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收藏 > 正文

國博 52件精品繪出古代書畫脈絡 近十米《輞川圖卷》首次展全顏

2020-01-30
■《輞川圖卷》(局部)。■《輞川圖卷》(局部)。

北京國家博物館舉辦之「中國古代書畫」展日前開幕,該次展覽以時間為主線,遴選52件作品,其中包括宋高宗趙構、趙孟頫、文徵明、董其昌、八大山人等名家畫作。雖然展品數量不多,但較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降千年來中國古代書畫的發展脈絡,觀眾亦可以透過作品看到近千年來中國畫的變遷。值得一提的是,近10米長的宋人《輞川圖卷》是首次全部打開展出。■文:香港文匯報記者 江鑫嫻 (由國家博物館供圖)

據悉,國家博物館館藏古代書畫名品佳作近萬餘件。這些藏品的時間跨度從魏晉殘紙、隋唐寫經到宋元名家、明清流派,脈絡清晰、規模龐大、品類豐富,在國內同類收藏中位居前列。今次專題展覽以時間為主線,分為宋元時期的繪畫與書法、明代的繪畫與書法和清代的繪畫與書法三個單元,遴選宋元名家的稀世之作和明清各派的代表作品52件。

宋元珍品看水墨之雅

展品中有6件宋元時期珍存。一進展廳,第一件展品就是全卷展開的宋人《輞川圖卷》,在近10米長的圖卷之上,孟城坳、華子岡、文杏館、斤竹嶺、鹿柴、木蘭柴、茱萸沜、宮槐陌、臨湖亭、南垞、欹湖、柳浪、欒家瀨、金屑泉、白石灘、北垞、竹裡館、辛夷塢、漆園、椒園等20景一一亮出真容。全圖山谷b鬱,雲水飛動,山水樹石皆筆力雄壯。專家表示,該圖是以唐代王維《輞川圖》或其他宋人所摹王維《輞川圖》為藍本摹繪而成,以水墨筆法將輞川二十景繪於一卷。

宋高宗趙構《草書七言絕句團扇面》同時展出。這幅作品抄錄了白居易《絕句代書贈錢員外》詩一首,是其退位後虓N於「二王」時期的作品。另一件宋人繪製的《果熟來禽圖團扇面》,與故宮藏宋代林椿《果熟來禽圖》及台北故宮藏宋代佚名《蘋婆山鳥圖》,在構圖與設色上均所差無幾,設色雅致,工筆細緻,具有典型宋代院體畫特徵。南宋名臣文天祥的墨跡也亮相展廳。據介紹,文天祥目前所見傳世墨跡僅3件,今次展出的《草書謝昌元座右辭卷》即為之一。該卷為文天祥38歲時所書,筆力迅疾,一氣呵成,與他同年所書《木雞集序卷》,可稱雙璧。

另有一副元代趙孟頫作品《行書致張景亮信札冊》,這是趙孟頫寫給外甥張景亮的家書,主要講的是代濮潤之子向景亮的女兒求婚的事。除了內容有趣,這封信更是堪稱趙孟頫中晚年行書上乘之作。書札以碧色紙寫就,整體較為隨意,富於變化,給人以酣暢淋漓之感。

清代名家手作展文人精神

展覽第二部分則展出了16件明代繪畫與書法,包含多件「吳門畫派」作品,如文徵明88歲時的畫作《真賞齋圖卷》。此外,董其昌《北固山圖卷》、徐渭《雜畫卷》、陳洪綬《攜杖觀畫圖扇面》也一併展出。明代書法部分則有文徵明《行書〈乙卯元旦〉詩扇面》、祝允明《草書七絕三首卷》、董其昌《行書李頎詩卷》等。

今次展品中數量最多的要數清代繪畫與書法,共計30件。清代繪畫延續元明以來「文人畫」傳統,追求筆墨情趣,風格技巧多變。清初畫壇復古與創新並存,崇尚復古的畫家以「四王」為首。展覽將展出王鑑仿元代吳鎮《深山古寺圖軸》,王原祁晚年《仿梅道人溪山煙靄圖卷》,王翬仿王蒙《盧鴻草堂圖軸》。

另外,石濤的《仿古山水軸》仿吳鎮用法,展露了石濤的獨特風格。八大山人朱耷所繪《游魚圖軸》,圖中大面積留白,魚眼是其典型的「白眼向人」畫法,畫面構意造型新奇。畫面下部有幾叢水草,兩條小魚嬉戲其間,更顯出上面瘦魚的孤傲高冷。國博專家評價該畫畫面構意造型新奇,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筆墨之中觀帝王氣魄

除了宋高宗趙構的《草書七言絕句團扇面》外,展覽還展出了另外三位古代帝王的作品。其中,明宣宗朱瞻基的《三封老喜圖軸》中一隻喜鵲回首立於湖石之上,三隻蜜蜂盤旋其上,石頭後面襯茩蛈芊B蘭草。該畫粗中有細,勁健中含有工秀。

康乾祖孫的同題之作一同亮相。康熙皇帝喜愛董其昌,而乾隆皇帝對趙孟頫十分欣賞,兩人書法一個「崇董」,一個「尚趙」。此次展出了兩人分別用楷書和行書抄錄的《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冊。清代帝王多信奉佛教,祖孫二人都曾多次抄寫此經。康熙楷書穩健老成、筆致敦厚,雍容閒雅中不失圓轉柔美;乾隆行書則筆畫秀麗、端莊圓潤,雄武之風已不如康熙。

關於為何從近萬件館藏古代書畫名品佳作中遴選出這52件展出的問題,國博的專家表示,52件展品雖然數量不多,但可以較為全面地展示出宋元以來中國古代書畫的發展脈絡,值得細細品鑒。另據介紹,該專題展覽將長期展出,定期進行展品輪換、改陳設計。國博未來將繼續深入梳理和研究館藏書畫作品,陸續展出更「驚人」的作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