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國際 > 正文

倫敦地位恐不保 英金融業「思遷」

2020-01-30
■ 不少英國金融業高層認為,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已被紐約取代。 路透社■ 不少英國金融業高層認為,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已被紐約取代。 路透社

遭歐盟挾持淪籌碼 貿談「舉定白旗」

英國將於當地時間明晚深夜,正式脫離歐盟,展開為期11個月的過渡期。在12月31日限期前,英國需與歐盟完成貿易談判,但由於時間緊迫,加上議題複雜,英國硬脫歐風險仍然存在,當地金融業界甚至已經打定輸數,擔心英國在談判中失利,日後完全無法進入歐洲金融市場,不少金融業高層更認為,倫敦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已被紐約取代。

金融業是英國最大出口產業,業界向來期待首相約翰遜在與歐盟談判時,會優先考慮金融業前景,不過如今形勢卻開始有變,一方面歐盟試圖以金融業為籌碼,迫使英國開放捕漁水域,英國政府則堅持要在金融監管規例上與歐盟切割,令英國金融機構無法以「直通車」方式維持在歐盟市場營運。

銀行業再研脫歐策略

路透社引述多名銀行界消息人士報道,不少透過英國管理歐盟業務的金融企業,原本認為歐盟金融業監管機構會從技術角度出發,將英國監管條例視作與歐盟「對等」,讓他們得以在12月31日後留在歐盟市場,但歐盟高層似乎已改變想法,認為需要將金融業進入歐盟市場的議題,與更廣泛的貿易議題掛u,包括漁業等。

英國漁業市場價值雖然只相當於金融業的169分之一,從業員人數更是差天共地,不過「重奪英國水域」是脫歐派爭取選民支持的口號之一,很多金融業人士擔心,英國政府不會在這問題上讓步。據悉銀行界已開始重新檢視硬脫歐方案,或安排更多職位移向歐洲。

脫歐問題纏繞英國3年多,金融業界對倫敦作為國際金融中心的信心已經大大倒退,顧問公司道衡的調查發現,只有約1/3金融業管理層,選擇將倫敦視為國際金融中心,較2018年的53%大跌19個百分點,相反選擇紐約的管理層,則由2018年的42%升至56%。道衡解釋,自脫歐公投以來,英國經歷3年不穩,難以避免業界對倫敦有所懷疑。

部分英企訂單反增

不過與金融業相比,一般英國企業的情況似乎則有改善。自從英國去年底提前大選,繼而敲定1月31日脫歐後,不少英國企業的生意都開始見反彈,例如出售金屬壓印機的小型企業Bruderer UK,去年全年收入原本不足400萬英鎊(約4,051萬港元),但由於脫歐的不明朗因素消除,訂單立即回升,單是近日已售出兩台新機器,總值150萬英鎊(1,520萬港元)。

部分對沖基金公司更看好英國前景,Odey Asset Management資深經理漢伯里提到,他對英國未來5年前景非常興奮,並解釋投資者誤解硬脫歐帶來的風險,英國有望與加拿大、澳洲達成貿易協議,每份協議均可減低風險。■綜合報道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