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港人對「一國兩制」的矛盾心態

2020-02-24

顧敏康 全國港澳研究會理事

「民主思路」(Path of Democracy)由行政會議成員、湯家驊大律師於2015年6月8日成立,是一家走溫和民主中間道路的智庫。顯然,「『一國兩制』指數」是其招牌項目之一,也因為其立場相對中立客觀,其發佈的資訊也相對可靠。

日前,「民主思路」公佈新一輪「『一國兩制』指數」,結果是港人對「一國兩制」的評分從去年6月的6.23分,下滑至12月的5.7分,創指數發佈以來新低。不過調查也發現,仍有逾7成受訪港人支持在2047年後延續「一國兩制」。

這顯示:港人對「一國兩制」落實有疑慮,一些人對「一國兩制」有誤解。

評分下降與修例風波有關

這個調查結果顯示了港人對「一國兩制」的矛盾心態;一方面,受訪者對「一國兩制」缺乏信心而導致評分下降;另一方面,大多數受訪者又希望「一國兩制」在2047年後繼續,好像「一國兩制」又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既然受訪者對「一國兩制」沒有好感,為什麼又希望延續呢?這種矛盾心態,也許就是一些港人的真實寫照:得了好處卻要倒打一耙。

儘管如此,筆者對這個調查結果是有疑問的。首先,不清楚這些受訪者是誰和持什麼立場?其次,也不清楚訪問的問題是什麼?這些都沒見報道。

但是,筆者注意到了兩個細節;第一是「民主思路」委託中大亞太研究所在去年6月、8月和12月進行的電話訪問;第二是以隨機抽樣方式用電話訪問了1,000名18歲以上的香港市民。其實,調查結果的玄機也就出現在這裡。

去年6月、8月和12月,是反修例事件從發生到越演越烈的時候,是反特區政府、甚至反中央政府成為當時反對派主基調的時候,在這種氛圍下訪問港人對「一國兩制」的看法,出現高的評分才會令人感到意外。難怪連「民主思路」聯席召集人潘學智也表示,香港積壓了很多管治問題和深層次矛盾,在修例風波下,港人憂慮被移交內地的恐慌爆發,因此對於評分下跌並不意外。再則,1000名18歲以上的香港受訪者也可能是個問題。眾所周知,香港多數人對電話訪問反感冷漠,樂意接受電話採訪的應該不外乎兩種人士:特別贊同或特別反對「一國兩制」人士,中間人士或漠不關心者估計一接電話就要掛掉了。因此,在當時氛圍下出現評分下降也是可以理解的。

反對派有意誤導抹黑「一國兩制」

「『一國兩制』指數」下降,說明不少港人對「一國兩制」產生負面看法。問題是這種負面看法是否有根據?是否有誤導成分?這些都是值得進一步討論的話題。「一國兩制」是為香港好,恐怕許多港人至今仍然沒有認識到,不然,他們不會跟着反對派糟蹋「一國兩制」。在「一國」的前提下保持「兩制」,其實是給港人吃了很大一顆定心丸,給了港人許多保障和支持。香港回歸23年,港人持續保持原有的資本主義制度和生活方式,這是「兩制」成功的最好證明。但是,總有一些港人始終擺不正「一國」與「兩制」的關係,將「兩制」無限放大,用「兩制」抵抗「一國」,搞「港獨」、搞恐怖活動、搞「攬炒」。這樣搞下去,必然令「一國兩制」走樣。如果不及時扭轉,則2047年後是否繼續實行「一國兩制」應該是一個很大的問號了。

港人對「一國兩制」缺乏了解,在很大程度上與那些反對派議員和學者的誤導和抹黑有關。日前,接送「鑽石公主號」船上港人到東京羽田機場的旅遊巴,因為貼上了用簡體字寫出的「走,咱們回家」橫幅,引來了學者沈旭暉的批評。在旅遊巴上貼一幅簡體字的「走,咱們回家」,本來屬於十分溫馨的話,到了沈先生的嘴裡,卻變成了損害「兩制」和港府放棄許可權的嚴重問題。學者如此解讀「一國兩制」,一般港人難免要被誤導了。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