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留學生牽動收益 推挽留措施
歐美國家視教育為重要產業,並愈來愈倚賴中國留學生每年帶來的數以十億美元計收入,中國留學生因新冠肺炎疫情,無法如期在度歲後回去繼續學業,為了紓緩所造成的影響,各地大學採取應變措施挽留中國留學生,包括推遲開學日期或提供網上授課協助,甚至押後原定的新生入學考試,務求肥水不流別人田,防止其他國家乘勢搶奪中國留學生,進一步重創預期下滑的經濟。■香港文匯報特約記者 成小智 多倫多報道
疫情成為海外大學在未來一個學年必須慎重應付的急切問題,既要確保現有的中國留學生不會因環境轉變而「見異思遷」,還要竭力爭取更多中國留學生在下一個學年入讀以增加收入。現在,越洋求學的中國學生已經增至90萬名,試問那一個國家不會虎視眈眈呢?美國是吸納最多中國留學生的國家,在2018至19年度已經超過30萬名(佔當地國際學生的三分之一),大大超前競爭對手。澳洲現有接近13萬名中國留學生(佔國際留學生的38%),隨後的英國和加拿大,則分別有近9萬名(佔非歐盟學生的41%)和逾6萬名中國留學生(佔28%)。
倚賴華生 澳受重創
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暴露西方大學過分倚賴中國學生的風險,可能促使各地高等學府重新評估分散學生來源的重要性,免致牽一髮動全身。澳洲所受的衝擊是各國之冠,每名中國留學生在澳洲攻讀大學的一年學費平均4萬澳元(約20.6萬港元),若果中國留學生紛紛因澳洲入境限制而無法返回澳洲,可能會觸發退學潮,大學的損失何等巨大可想而知,這還未計算政府和其他經濟部門從中國留學生獲取的收入。
相比之下,美國大學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較輕微,因為當地大學春季學期從1月中展開,大部分中國留學生早在疫情爆發前已返回美國。不過,有升學專家認為,美國禁止14日內曾到訪中國內地的外國人入境,可能造成準備日後到美國升學的中國學生或者家長覺得美國非常不歡迎中國人,令到他們改變未來升學地點的選擇。就讀紐約大學研究生課程的一名中國學生說:「我不滿美國限制入境,大學當局告知若我未能返回美國上課,可以轉為修讀遙距課程,但我覺得這樣支付每年6.2萬美元(約48萬港元)學費不值得。我已決定停讀這個學期,寧願延遲半年畢業。」
英或享漁人之利
美國與中國貿易衝突纏繞多年,原本已經打擊中國學生留學美國的意慾,疫情可能導致美國大學日後錄取新生遇到更多挑戰。
英國大學方面,現亦正爭奪更多中國學生負笈留學,在過去5年,入讀英國大學的中國留學生數目急增34%,標誌着中國學生進入英國大學的數目超越任何一國。中國留學生成為英國大學收入的重要來源,因為留學生的學費較英國本土學生高出2至3倍。
正在利物浦大學攻讀的一名鄧姓中國留學生說:「我們喜歡在英國讀書,尤其喜歡英國文化,有助擴展國際視野。」根據估計,中國留學生人數仍未見頂,若果大量中國學生因澳洲和美國因疫情限制中國人入境,英國大有機會收漁人之利,招徠更多中國學生。
澳擬允入境 須隔離兩周
根據統計,中國留學生於2018年對美國經濟貢獻149億美元(約1,162億港元)。在2018至2019財政年度,國際學生為澳洲經濟帶來376億澳元(約1,939億港元),其中中國留學生佔了近四成。既然中國留學生舉足輕重,澳洲準備放寬對中國留學生入境禁令,澳洲政府表示將會批准中國學生入境,但他們要先接受審查,入境後亦要遵守14日的隔離規定,但來自湖北的學生仍然不可以入境。澳洲教育部長表示,讓國際學生市場恢復正常運作非常重要,當局下星期將會對大學留學生進行相關評估。
不過,上述的禁令已帶來負面影響,一名正在悉尼大學攻讀的中國學生表示:「我覺得澳洲政府限制中國人入境是完全忽視我們的存在,我們為澳洲社會作出實際貢獻,但澳洲卻沒有把我們視為社會的一分子。」
中國已經成為國際學生的最大來源,從2008年至2018年每年增長超過11%,估計這個趨勢將會持續發展,各國政府和大學必須優化吸納留學生制度,否則可能在這場爭奪戰功虧一簣。沒有了中國留學生這股強大外來資金力量,不少西方大學將會難以填滿收取學生總數,更遑論平衡大學收支預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