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從「鑽石公主號」之疫評香港與日本的危機管理

2020-02-25

黃芷淵 香港鳳凰衛視高級記者 全國港澳研究會會員

飛機抵達香港國際機場那刻,陳女士忍不住落淚。她說,在船上的日子,猶如被困在一座漂在海上的病毒監獄。看着郵輪上確診感染新冠肺炎的人越來越多,她不知道,下一個會不會是自己;更不知道,這樣的日子,還要熬多久,直到收到香港特區政府的好消息:派遣包機接載香港居民回港。

停泊在日本橫濱的郵輪「鑽石公主號」因為曾接載一名確診新冠肺炎的乘客,而要在橫濱接受隔離。船上的人除非確診患病,否則一律不准下船。隔離原意是避免病毒進一步傳播,但船上的確診患者一天天增加,為日本帶來嚴峻考驗;「鑽石公主號」之疫,凸顯出香港和日本在危機管理上的差異。

「隔離」決策須果斷

郵輪上一名香港乘客告訴筆者,船上並沒有明確指定的「隔離區」,有病徵者更可隨處走動,令其他乘客極為不安。一名曾上船視察的神戶大學傳染病專家也批評,船上的隔離安排極之混亂,並沒有區分「感染區」和「安全區」。

月初時,另一艘郵輪「世界夢號」也因曾接載新冠肺炎患者被拒泊高雄港,返抵香港啓德郵輪碼頭進行檢疫,逾千名乘客同樣不准下船。當時,筆者採訪過船上一個乘客。他形容,船上的消毒程序做得非常到位,旅客進出都有船員為他們消毒雙手,健身室等設施關閉,有病徵者更需到指定房間隔離,直到通過病毒測試。船公司表示,沒有刻意計算成本,目標是全力配合檢疫工作。

危機發生時,受影響者會感到恐慌,做決策者必須反應迅速,行動果斷,從根源上緩解受影響者的負面情緒。這一點,在「鑽石公主號」一事上並沒有做到。

撤離後續須跟進

日本政府表示,有23名從郵輪下船的人,在檢疫期內都沒有做過新冠病毒檢測,承認出現失誤及致歉,會深刻反省。

這後果可大可小。後續關鍵是,這23人之後怎麼了?當局有沒有即時追蹤跟進?

儘管「鑽石公主號」上的乘客已在船上接受14天「隔離」,但面對嚴峻疫情,香港政府仍嚴陣以待。

抵港的香港乘客下飛機後,由香港警察開路,直接送往位於火炭的檢疫中心,再接受額外14天的隔離檢疫。特區政府強調,雖然全部人在日本的病毒測試中都對新冠病毒呈陰性反應,但香港會再為他們做病毒測試;如果結果呈陽性或出現病徵,會立即送往醫院作進一步治療。

相反,日本政府宣佈,由於當地下船的乘客「已無感染風險」,大家可以搭乘大眾運輸工具回家。這個決定讓很多人感到詫異,不少人問:「日本政府是哪來的『勇氣』啊?」

「鑽石公主號」的確診患者比例已達全船人員一成,之前更有患者的潛伏期超過14天,下船後再隔離的措施實屬必要,日本當局的決定,未免顯得太草率。

魔鬼在於細節

郵輪作為一個封閉的空間,船上任何設施都可能是病毒傳播媒介。當「鑽石公主號」已淪為病毒溫床時,日本當局就應撤離全船人員到陸上檢疫中心,提高隔離和檢疫監察成效。如果情況不許可,當局也應有後備方案。

日本此次的反應明顯是危機處理意識不足。據當地媒體報道,一名協助乘客檢疫的工作人員,因工作時沒穿防護衣物,口罩更是重複使用,結果自己被感染。

船上乘客又告訴筆者,日本政府並沒有定期向他們發放最新消息,他們大多是靠網上消息跟進事態發展。官方信息不透明,更加劇乘客內心的焦慮感。

反觀香港,除了每天下午有政府疫情通報會公佈疫情最新動態外,細至哪個個案是輸入個案,哪個是本地感染個案;新病例和哪個病例有關聯;患者住在哪區、見過什麼人等,都一一通報。

在安排包機接載港人的過程中,中國外交部多次與當地協調,各方也共同努力。特區政府表示,所有參與事件的人員,包括機組人員和接載乘客的接駁車司機,都有全身防護裝備。政府特遣隊又為下船的乘客提前準備好電話卡、酒精搓手液、口罩和紙巾等物資,確保他們在抵達檢疫中心前獲得一切所需用品。

危機管理有三大階段:事前預防、事發處理、事後防堵。既然錯過了事前偵測潛在危機的時機,就應在事發時及時開誠佈公,側重加強防堵工作。危機管理做得好,可以化險為夷;但如果處理不當,災難隨時演變成為管治危機。「鑽石公主號」之疫必然會寫入全球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史,過程中發生的一切,值得反思和檢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