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副刊 > 正文

立春宜保暖通風 健脾化濕治未病

2020-02-26
■立春天氣乍暖還寒,大家仍要注意保暖工夫。■立春天氣乍暖還寒,大家仍要注意保暖工夫。

立春是農曆二十四節氣之一,為二十四個節氣之首。「立」是「開始」的意思,「春」表示季節,故立春有春之節氣開始之意。每年2月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是干支曆的歲始,乃萬物之所成終而所成始,代表萬物起始、一切更生之義。香港處於嶺南地區,立春對於香港也賦予同樣的意義,但即使這樣,立春之後氣候還是有其特點,一些疾病則因應氣候特點而好發,因此,春天裡防病治病有特別的意義。■文︰香港中醫學會徐大基 圖︰資料圖片、中央社

立春作為節令早在春秋時代就有,那時一年中有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八個節令。《禮記.月令》《淮南子.天文訓》均有二十四個節氣的記載。歷史上一直將立春這一天定為春節,這種習俗延續了兩千多年,直到1913年才改為每年的正月初一為春節。 立春之日,晚上七點時仰望星空,可見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東北,即方位角四十五度的地方,古人稱為八卦之一的艮的方向。春天,代表虓韁x、生長﹔立春,意味虒U物閉藏的冬季過去,開始進入風和日暖、萬物生長的春季。立春與立夏、立秋、立冬一樣,反映茪@年四季的更替。由於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氣候相差懸殊,有道是「南方春早到,北方雪未消」。所以,對長江以北的廣大地區來說,立春還僅僅是春天的前奏,而嶺南地區則進入了春暖花開、百鳥爭鳴的春天。現在防疫時期,在預防疾病中要注意以下要點。

一.注意禦寒不要過早減衣

春季氣候變化較大,天氣乍寒乍暖。有時太陽和暖,氣溫逐漸升高;但有時卻十分寒冷,甚至還會出現「倒春寒」現象,因此必須注意禦寒,不要過早減衣。否則,身體可能難以適應,尤其是體質虛弱者更會令身體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虛襲擊,容易引發各種呼吸系統疾病及冬春季傳染病。《千金要方》主張春時衣茤y「下厚上薄」,《老老琩央n亦云:「春凍半泮,下體寧過於暖,上體無妨略減,所以養陽之生氣」。

二.起居有常 注意通風防感

春天是很多外感病好發的季節,俗語說「百草回芽,百病引發」,春天萬物萌動,也滋生細菌、病毒等各種病源微生物的繁殖和傳播。如果作息不當,起居無常,過遲睡覺或過早起身,都會令身體抵抗力下降,易為外邪所侵,導致外感疾病。同樣,有的即使很注意起居作息,但仍難免外感,則是由於外邪太強。《內經》:「邪之所丑A其氣必虛。」意思是如果外邪太強也會傷害人的正氣而致病。因此,春天應特別注意衛生,一般建議適當地多開窗,通風以祛除室內病菌;如到高危傳染地方,則戴上口罩,亦是較好的防感措施。

《黃帝內經》:「風者,百病之始。」春季的氣候特點是以風為主令。早春,風寒邪氣致病多見,晚春,則以風溫邪氣致病為特點。此外,風濕之邪侵襲人體也頗為常見。《黃帝內經素問.四氣調神大論篇》:「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起,廣步於庭,被髮緩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殺,予而勿奪,賞而勿罰,此春氣之應,養生之道也。逆之則傷肝,夏為寒變,奉長者少。」意思是立春後日照漸長,在起居方面也應順應日照變化,相對冬天來說應晚一點睡、早一點起,與日俱興,增加室外活動,舒展形體,暢通血脈,以利於陽氣的生發。

三.飲食有節 多吃新鮮蔬果

春季升發,肝氣偏旺,根據五行生克理論,木克土,勢必導致春天是肝旺脾弱較為明顯,因此易出現腹部脹滿,納呆便溏等症,因此需要靜心護肝,以養氣健脾,飲食選用避免寒涼、油膩之品,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等,同時要注意養肝,避免飲酒,戒除吸煙等。

立春養生要順應陽氣生發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內經》所謂「春夏養陽,秋冬養陰。」其中提到的「養陽」,就是指這種情況。保護陽氣,首先不要傷陽氣,如飲食方面盡量少吃寒涼之品。

另外,可適當食用韭菜、春筍、洋b等疏肝醒脾開胃的調味食物,但如患有癤、瘡、皮膚敏感等病患則不宜。立春後天氣轉暖,出汗情況也可能隨之增多,應適當多飲水,以保證身體基本代謝。

四.精神調達 適當合理運動

春天大自然「發陳」,陽氣上升,草木復甦,萬物萌生,人體新陳代謝也特別旺盛。根據五行屬性,春屬木,春氣通肝,與肝相應。肝主升發,喜條達,主情志。如在立春後出現失眠多夢,或注意力不集中、精神抑鬱或心煩易怒等,這可能是肝的疏泄功能失調。

因此,春季養生需特別護肝養肝,而護肝養肝的關鍵注重精神調達,保持心胸開闊,力戒暴怒憂鬱,情緒樂觀,這樣則可使肝氣順達,氣血調暢。平時則需要適當運動,也不可過於激烈,散步、拉伸運動,或打八段錦、太極拳或伸伸懶腰等,都可以舒筋活絡,則可調疏肝氣。

五.春困難忍 益氣健脾化濕

立春開始,濕氣漸重,如人體陽氣不足,不能很快適應季節更替,就容易被濕邪侵犯,結果出現易困嗜睡、精神難以集中等現象,這就是中醫稱之為「春困」產生的原因。長者或平時氣血不足者,或患有貧血、慢性肺病或心肺功能不全者更容易出現春困。特別容易患「春困」的人,應及時就診,進行必要的檢查診斷。如無特殊原因,可以服用些健脾化濕的湯水如黨參、淮山、芡實、薏苡等。

六.善治未病 合理控制飲食

感冒或流感是春季最常發生的疾病,特別是體弱或長者,在天氣變化時應特別注意預防感冒、流感等。而感冒、流感等又易誘發高血壓或腦血管疾病、腎炎、哮喘等嚴重疾病,需特別留意。蕁麻疹、濕疹、皮膚易過敏者宜注意避免風寒濕邪等,平時可適當服用益氣固表的保健湯方。

春節也在這個季節,由於傳統習慣,在這階段人們進食或飲酒普遍會偏多,因此這季節是痛風高發時期,受寒、勞累等也常常是痛風的誘發因素。因此,合理戒口、避免受寒和運動損傷等,則能有效減少痛風的發作;同樣腎衰患者,如果飲食不節,病情也容易加重,均需合理控制飲食。

嶺南的春天有時頗為潮濕,因此這季節便易導致各種骨關節病發作。而保暖、避免受寒,或萬一受寒之後及時用熱水泡腳,都可增加關節血液循環,減輕或避免關節疼痛。

在春暖花開、艷陽高照時節,有些人士卻經常感覺鼻癢噴嚏流涕,眼癢流淚、眼紅等。有的還會出現頭痛、胸悶、氣喘等症狀,這多數是接觸某種花粉引起的過敏反應。所以,提醒大家外出時注意佩戴口罩、墨鏡等,以減少接觸花粉的機會。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