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地多地氣溫破歷史值 180個觀測站測溫超過35℃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對內地民眾來說,五一假期前三天過得「紅紅火火恍恍惚惚」,特別是北方地區熱力十足,恍如入夏。中央氣象台數據顯示,截至3日18時,220個國家氣象觀測站達到或突破5月上旬極值,180個觀測站超過35℃,河南局地達41℃。專家指出,在2018年、2019年的四月底和五月份都有較大範圍的高溫天氣,高溫天氣大幅提前、持續時間長、極高溫度頻破極值已成近年趨勢,這種極端天氣事件很可能與全球氣候變化有關。至於酷熱環境是否不利新冠病毒生存,專家稱,氣溫對疫情的影響仍不明確,與其指望高溫,不如做好自身防護,徹底摘下口罩還不是時候。
中央氣象台數據顯示,小長假前兩日,河北、北京、山東、內蒙古等地共有124個國家氣象觀測站日最高氣溫突破當月歷史極值,到了第三日高溫愈戰愈勇。截至5月3日18時,3日白天,陝西中南部、山西中南部、河南、湖北西部、湖南北部、安徽、江蘇西南部、浙江北部、四川盆地等地出現35℃以上高溫天氣,河南大部及湖北西北部、安徽中部38℃~39℃,河南焦作、鄭州、洛陽和平頂山局地達40℃~41℃;陝西、山西、河南、湖北、湖南、安徽、浙江、四川等地共220個國家氣象觀測站達到或突破5月上旬極值(其中180個觀測站超過35℃),河南、安徽和四川等地有66個觀測站達到或突破5月極值。不過4日起未來三天,北方地區受冷空氣影響,大部分地區日均氣溫下降4℃~8℃,局地將降溫10℃以上。
全球變暖致高溫提前
國際環境NGO「根與芽」幹事衷浩認為,高溫天氣提前,直接原因是副熱帶高氣壓提前來臨,根本原因是全球氣候變化。在全球變暖背景下,極端天氣事件發生頻率增加、破壞性增強或成未來「新常態」。中科院大氣物理研究所孫揚研究員也指出,在2018年、2019年的四月底和五月份都有比較大範圍的高溫天氣。根據近50年天氣數據來看,已基本形成了每年高溫來得越來越早的趨勢。
2003年SARS疫情結束於天氣轉暖的季節,那麼高溫會成為新冠疫情的終結者嗎?多數學者認為, SARS的消失和國家積極防疫有很大關聯,溫度並不是重要的影響因素。當前,印度氣溫已達三十多度,局地超過40℃,但該國新冠病例一直上漲;氣溫30多度的新加坡,病例已近兩萬,高溫未阻止疫情蔓延。
還需要做好個人防護
中科院應對疫情科研攻關組組長徐濤表示,新冠病毒是否受氣溫影響,目前還處於認知中,需要更多數據說明。在當前認知水平下,還需要做好個人防護,盡量不到高風險地區,還要做好勤洗手、戴口罩、常通風、少聚集,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最大可能降低傳播風險。此外中國工程院院士鍾南山近日也指出,在全球疫情尚未控制的情況下,戴口罩仍是很重要的自我防護手段,現在就提出不戴為時過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