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化視野 > 正文

「流動茶吧」享受慢活文化

2020-05-16
■「流動茶吧」是一輛讓茶藝師泡茶以及人們品茶的流動茶車。 主辦方供圖■「流動茶吧」是一輛讓茶藝師泡茶以及人們品茶的流動茶車。 主辦方供圖

設計新穎吸引年輕人親近傳統

茶道是中國傳統文化之一,從採摘、茶具設計、沖泡過程等細節,中國人都極為講究,對於其品質一絲不苟。當茶道的慢活文化走進節奏急速的社會,它並沒有被淘汰,通過創新科技與創意設計,茶道不僅僅給現代人留下了一門傳統學問與藝術,它也成為了城市人追求的生活哲學和態度,默默地在這個城市中擦出了讓人驚喜的火花。

文、攝: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儀雯

由香港設計中心主辦的展覽「肆樂-草人木」正於灣仔茂蘿街7號舉行,展出來自海峽兩岸暨香港三地及日本等亞洲不同地區、共二十個設計單位創作的四十五個設計項目,將茶道的內涵以及它給生活帶出的可能性展示於觀賞者的眼前。希望透過茶道的歷史、美學、生活、自然等角度帶領觀賞者探索茶道與人之間的關係,以及茶道給我們留下的文化記憶。

茶帶動人與人的聯繫

為了打破大部分人對品茶的刻板印象,策展人之一利志榮率領其本地設計品牌Milk Design團隊設計出「流動茶吧」(Mobile Standing Tea Bar),「流動茶吧」顧名思義是讓茶藝師在裡面泡茶以及人們品茶的流動茶車,它不但有自動供水設備,更備有燒水的功能,便於隨時沖泡與清洗。茶車首次亮相是在米蘭的一次大型展覽中,其概念是希望用一杯茶來歡迎來看展覽的人,同時用中國傳統文化來禮待嘉賓,從不同的文化環境中吸取養分,從而給茶車作出改變、調整與改良。「流動茶吧」曾先後於米蘭、芝加哥、首爾等參展,獲得不少讚賞與好評。這次「流動茶吧」與香港本地茶品品牌BASAO合作,在展廳裡面即時提供泡茶服務,讓觀賞展覽者能夠欣賞到傳統茶道文化與現代生活相結合的成果。

「在西方來說,茶是一種『well-being』的飲品,但是在亞洲則是大部分人每天都喝的飲料。」從西方國家的體驗中再看中國本土文化,利志榮覺得茶對於亞洲人來說猶如西方人的啤酒,是一種很「casual」的禮儀。香港人常常要相約「飲茶」,所以喝茶成了親友之間相聚的時光,也代表了一種聯繫和友誼。

激發年輕人追隨傳統

然而,無論是一次普通的茶敘還是仔細品茶,往往都被城市人視為一種奢侈品,因為它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尤其是品茶,人們並非能夠一朝一夕就能透徹了解它的底蘊。可是,經過這段時間,利志榮卻驚覺近年多了很多年輕人願意更深入地學習茶道文化,坦言是在擺設展覽的過程中帶給他意想不到的驚喜。「世界很大,茶與社會發展又有密切的關係,我發現年輕人開始尋找獨特的東西。茶是一種工藝品,好的茶味需要用心鑽研出來,也許這樣激發了年輕人的好奇心,令他們想了解茶道的世界。」

他又認為活在一個節奏急速的年代,所有東西都可以在一部手機上發生,人們就會越來越嚮往慢下來的生活。「追隨茶道,人們可以放下手機,將專注力放在一杯茶裡面。」改變了茶道的表達方式,利志榮感覺到茶車吸引了不少年輕人前來觀看,同時年輕人也會很自然地拿起一杯茶來品嚐,新穎的茶車設計逐漸拉近傳統文化與年輕人的距離。

以人為本的設計思維

近年的產品設計除了對外觀的講究外,大多更以實用性、人性化為基礎,設計師決不能缺少創新思維、對科技的認識,但將所有元素加起來,利志榮覺得設計越來越難是因為產品最終要以使用者的便利為依歸。「比如說茶車的使用者是茶藝師,我做設計的時候就會考慮到他使用時候的需要,是否能兼顧泡茶各方面的條件。首先要解決產品完成後的功能性,然後要考慮到科學元素的應用,不能單純使用傳統的方式,設計師需要理解和學習多方面的知識,才能有好的設計。」

除了理性的考量,利志榮指出設計也需要有對人性的了解,產品並非設計師們之間的交流,更多的是它和觀賞者或使用者產生的一種關係。「我選擇了茶這個主題,因為香港每一個人都認識茶。」他覺得一個好的設計不用去教別人怎樣去欣賞,而是當他們相遇的時候,觀賞者就已經懂得投入、並享受在物件當中。

展覽由即日起至7月19日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