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遺愛救五人 夫婦放下傷痛助更多家庭改善親子關係
「又到六一兒童節,如果我女兒還在世,今年該是17歲的少女了,過着成年前最後一個兒童節。」面對香港文匯報記者,郭爽已經可以坦然地回憶失女之痛。二零一六年九月,她年僅13歲的獨女余奕璇(小名:果果)突發腦疾,入院第二天就宣告不治。「很多人以為,捐獻女兒器官是艱難的決定,但對我和余江而言,這是唯一的選擇,也是此生最正確的選擇。」余江、郭爽夫婦在女兒去世後,不僅將女兒的一對眼角膜、肝臟、雙腎捐獻出去拯救了五個家庭,還相繼登記成為中國人體器官捐獻志願者,力所能及為器捐發聲。作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郭爽還利用自己的專業從事兒童公益活動。「我們不能決定自己生命的長短,但是我們可以決定自己生命的厚度和價值。」■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蕊、孟冰 重慶報道
「我的女兒果果,是一個有夢想的13歲女生。她喜歡文學,曾在網絡論壇上模仿《哈利波特》的文風,寫了連載小說,至今還有很多書迷催她更新;她充滿靈性,有一次她爬上一米高的樹,在樹杈間坐着看書,我提醒她危險,她卻說『我和樹是一體的』,這句話現在回想起來,雖然詩意,卻又彷彿是一句不太好的讖言。」郭爽說。
2016年9月,果果因腦血管畸形導致腦部位大量出血突然離世,從病發入院到宣告不治,不到48小時。「宣布果果腦死亡的時候,我們在巨大的悲痛下,精神是恍惚的。醫生說,你們還有一個選擇,把孩子的器官捐獻給有需要的人,我和孩子的爸爸幾乎異口同聲:我們同意。那是一種本能,是我們能為女兒做的最後一點事情。」郭爽說,經過重慶紅十字會人體器官捐獻協調員介入協調,果果捐獻的角膜、腎臟和肝臟,使五名病人重獲新生,也讓五個家庭得到拯救。
聽到受捐者錄音 彷彿女兒回應
由於器官捐獻必須以「雙盲」為原則,郭爽夫婦並不知道女兒的器官現在跳動在誰的身體裏,受捐者也無從得知捐獻器官者的身份。但在一次電視台的採訪中,郭爽夫婦幸運地聽到了兩段媒體提供的受捐者錄音。
「我是一名有着14年透析經歷的尿毒症患者,感謝你們作出了器官捐獻的決定,這個決定讓我重新拾起了對生的希望。受捐的腎臟在我的身體裏一直健康地住着,我常常對它說,我們一定要好好地活着。」這是一名用重慶方言說話的女子。
「我是一名大學四年級的女孩,當我患上右眼角膜白斑症後,便一直在等待角膜移植手術。我一直以為我的後半生會在黑暗中度過,但我沒想到的是,我意外獲得了你送我的光明禮物。是這隻珍貴的眼角膜,讓我重新返回課堂,重新拾回光明。在這裏我想對你們說,謝謝你們的無私。」
他們的聲音真實而有力,余江、郭爽夫婦彷彿聽到女兒在遙遠地回應,不由得淚流滿面。在郭爽的朋友圈中,她寫道:「果兒的故事不僅僅是我們家的事,也許能推動國家人體器官捐獻的發展,讓更多人了解,生命的長短我們不能決定,但讓果兒的生命永恒精彩,是我們此生作出的最有意義、最有價值的決定。」
感謝受捐者 讓女兒得「重生」
如今,郭爽夫妻從捐獻志願者成為一名器官捐獻的傳播者,在各種活動中宣傳器官捐獻。在全國人體器官捐獻緬懷紀念暨宣傳普及活動上,郭爽說:「我們覺得女兒沒有離開,她依然跟我們一起呼吸着同樣的空氣,沐浴着同樣的陽光和雨露,生活在同一個星空下,女兒還和我們在一起。我感謝接受女兒器官的人,是你們讓我女兒的生命得到重生!」
去年6月,郭爽在北京參加中國移植運動會暨中國器官捐獻日活動,當看到那些因為接受器官移植而重新奔跑的身影時,她不禁熱淚盈眶:「死亡自然而然就發生了,而通過器官捐獻,讓生命更永恒,那是我們唯一能做的事情。」
開設輔導中心 解決家庭問題
郭爽的本職是一位從事家庭健康教育的社會工作者,也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2016年10月,果果離開還不到一個月,郭爽用親朋好友的慰問金成立了crystal水晶基金,並購買了價值10萬元人民幣的100份「愛心1+1」孤兒重大疾病公益保險,捐贈給偏遠山區的100名孤兒。她還創立了藍海幸福家庭心智輔導中心,幫助更多家庭解決困難。「從前,果果很自豪我有這份事業,她常常對老師和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媽媽是一個幫助家庭走出困境、幫助『問題學生』走出消沉的人,她為我的事業自豪。」郭爽說,果果走後,她將大部分精力用於幫助更多家庭走出困境,果果如有知,會為自己的母親感到驕傲的。
每周三晚上,郭爽都會主持召開家庭教育講座,與許多父母們一起討論分享育兒中的難題與解決辦法。「現在許多家庭,父母與子女關係緊張,比如孩子沉迷手機,是父母非常頭疼的問題。我常常講述一個觀點,在孩子小的時候,父母用手機、電視代替了親子活動時間,孩子長大後理所當然認為手機是快樂的源泉,不可以強制性去剝奪孩子們的快樂,孩子是家庭的鏡子。」
引進公益項目 助童建安全感
2018年,郭爽將關愛留守兒童的公益項目之一「開心屋」公益項目引進重慶。這是一個植入心理學元素的兒童遊戲,旨在為6歲至12歲缺少關愛的兒童建立心理安全感,改善兒童與老師、同伴、父母的關係,讓孩子健康發展。在「開心屋」的活動中,郭爽不斷向孩子們傳遞「你是被允許的,你是被接受的,你是被愛的」這樣一個訊息。她希望,通過「開心屋」項目讓更多孩子笑起來,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童年。孩子們非常喜歡郭爽,有的稱呼她「哥們」,有的稱呼她「姐姐」,還有的稱呼她「郭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