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桂扶貧一線同僚:盼拓更多平台 助港澳台青基層交流
五四青年節之際,楊星在王柏榮微信朋友圈中看到其獲得第34屆北京青年五四獎章的消息,隨即發了條微信祝賀王柏榮。楊星是廣西防城港統戰部非公經濟辦公室的一名工作人員,也是港青王柏榮在防城港掛職期間到農村扶貧一線的「親密戰友」。王柏榮在這裏的工作歷練,讓大家對香港青年有了更全面深入的認識,「廣西十分需要像王柏榮一樣的香港有為青年,希望能有更多的平台,創造更多的機會,讓港澳台青年都能來廣西基層學習了解。」 ■香港文匯報記者 曾萍 廣西報道
「看到王柏榮獲獎,我們這些昔日的『同事』們並不感到意外,以他的性格和做事能力,這個獎拿得實至名歸。」楊星一頭清爽的短髮,圓圓的臉蛋配上熱情的笑容,有種天然的親近感。回憶起和王柏榮一起工作的日子,楊星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由於兩人年齡相仿,又在同一個辦公室,不多久兩人就從同事變成了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他(王柏榮)剛來防城港的時候,很多東西不熟悉,整天一口一個『楊姐』的問這問那,有工作上的事,也有生活中的事,交流多了我們就熟絡起來了。」
在楊星看來,王柏榮是個行動力特別強的人,一旦下定決心做的事,絕不會中途放棄。「當時去貧困村參加扶貧工作,並不是柏榮一時興起,早在他來廣西前就想去基層鍛煉了,來了之後也跟我提了很多次。最後到那農村對口扶貧,是他好不容易爭取來的機會。」
同事:他比我們任何人都更有毅力
楊星還透露,剛剛下鄉那段時間,王柏榮也受了不少苦。他從小就有過敏性濕疹,到那農村時正值梅雨季節,氣候潮濕悶熱,加上基層條件簡陋沒有空調,王柏榮的濕疹便復發了。「過敏性濕疹一旦發作就瘙癢難耐,當時我勸他實在不行就回去吧,他卻跟沒事似的堅持在基層一線。」楊星說,這件事給自己的印象特別深刻,所以得到王柏榮獲獎的消息時毫不意外,他是實至名歸。「其實他(王柏榮)一開始去基層,很多人認定他吃不了苦,可能三天兩頭就要回市裏,沒想到他比我們任何人都更有毅力。」楊星感歎道。
基層的扶貧工作並不輕鬆,除了走訪貧困戶建檔立卡,還要到村民家裏檢查電線盒安裝是否規範、實地核查危房改造申請等。所以除了要克服身體上的不適,王柏榮還苦惱自己無法融入當地村民。楊星說王柏榮曾向她求助,「不少村民覺得他是從大城市來的,很多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都先入為主地認為他不會理解,所以覺得村民不容易和他交心,他也很難融入其中。」
楊星一邊建議王柏榮多與駐紮當地的第一書記陳作棠溝通,一邊自己也和陳作棠打好招呼,多帶着王柏榮走訪,認識當地的村民。兩個月下來,王柏榮和陳作棠同吃同住同工作,遍訪了全村的貧困戶,了解掌握貧困戶的真實想法和意願,並與駐村工作人員一起為貧困戶制定幫扶措施。
村民:感謝幫忙 順利再就業
陳作棠說,王柏榮是一個適應力強、踏實肯幹、有想法又熱心的年輕人。「我們本地方言和粵語是一個語系,為了拉近和村民的距離,王柏榮就用粵語和村民溝通,了解村民的情況,積極幫助村民。」在一次走訪中,王柏榮得知那農村青年韋科再失業在家,便積極給他提供就業信息,幫他聯繫工作崗位等,最後幫助韋科再在廣東順利就業。雖說如今韋科再已換新工作,但是陳作棠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今年回鄉過年的韋科再仍十分感激王柏榮當時的幫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