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器捐協調員:早點失業是最大願望

2020-06-02
■米智慧(右一)見證民眾填寫「志願捐獻登記表」。 受訪者供圖■米智慧(右一)見證民眾填寫「志願捐獻登記表」。 受訪者供圖

米智慧是重慶首位器官捐獻的協調專員,目前重慶有四分之三的器官捐獻案例都由她經手參與,她的工作需要24小時隨時待命,無論是凌晨還是正午,只要有生命垂危的病人願意捐獻器官,她就必須在捐獻者死亡前趕到現場,陪伴家屬與死者告別,見證實施捐獻手術......對於中國這樣一個幾千年來都信奉「入土為安」的國度來說,「器官捐獻」是對傳統的挑戰,有時,米智慧還會接到不理解的人打來的辱罵電話。

此外,米智慧也需要尋找潛在捐獻者。最初,她和同事們跑20個「潛在者」,只有1個人願意捐獻。好在這些年,情況一點點發生變化,實際捐獻率也在逐漸擴大。如今平均10個「潛在者」就有1個願意捐獻,雖然數據離米智慧的期望值依然差很遠,但從這項工作的發展來看,正朝着一個好的方向行進着。

望器官捐獻成社會常態

提到郭爽夫婦,米智慧印象非常深刻:「果果一家是非常難得的捐獻者,他們毫不猶豫地信任、支持器官捐獻事業。如果我們的社會像郭爽這樣的人更多一些,我們器官捐獻協調員就可以『失業』了,我最大的願望是早點『失業』。如果有一天,我的職業消失了,那就意味着器官捐獻已經被大多數人接受了。我希望大家都能形成器官捐獻的共識,讓器官捐獻成為一種常態。」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