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專家解讀 > 正文

【專家解讀】歐美早有先例 注資防裁員潮

2020-06-10

特區政府直接入股及借貸近300億元「拯救」國泰,這種情況在國際航空業界並非新鮮事,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後,很多歐美國家政府都向航空業直接注資,例如美國政府早前向業界注資約2,000億港元,亦有鼓勵銀行貸款支援業界,故至今國際間未有一間大型航空公司倒閉。有研究航空業的香港學者認同,特區政府注資國泰的決定合理及有必要,除可解決資金短缺危機,亦可避免大規模裁員。

中文大學航空政策研究中心高級顧問羅祥國認為,政府的決定有其合理性,本港是國際航空樞紐,航空業透過支援進出口貿易、旅遊業以及商貿客等,對本港經濟貢獻非常龐大,國泰作為最重要國際旗艦品牌,不論在客運還是貨運上,其角色不能取代,政府投資國泰做法可行及有必要。

若倒閉航權四散難搞

他強調,如果國泰倒閉退出市場,航權將全部歸還各地政府,相信要頗長時間才有另一間航空公司吸納有關航權,「國泰經過幾十年經驗累積,包括取得空運安全的國際認可、與世界各地旅行社建立業務關係等,目前絕對沒有一間本地企業或家族,有財力或經驗營運航空公司,並能夠取代國泰。 」

城市大學專上學院科學院講師陳培毓亦表示,政府出手解決國泰資金短缺問題,可暫時避免公司大規模裁員,甚至是倒閉停運,「(國泰經營危機)有機會造成裁員、倒閉,這對就業市場會有很大打擊,(注資可讓國泰)用時間在後期做一些功夫,例如重組、變賣資產,希望明年航空業會慢慢復甦。」

另外,浸大財務及決策學系副教授麥萃才說,政府以優先股方式投資比較少見,相信是希望短期向國泰提供較靈活資金,同時不希望介入或主導公司。他又指,動用土地基金注資,不需經過立法會審批,過程較快。

至於能否達到預期內部回報率4%至7.5%,麥萃才說:「回報率是平均數去計算,當國泰業務恢復、加上認股權證可出售的部分,政府這個回報率並非偏高。」

被問到假如將來政府將優先股部分出售,會否有機會變成由國航或內地企業控制,麥萃才指出,太古持股比例仍是最大,即使政府將全數認股權證轉換成股份,亦只是持有國泰約幾個百分比的股權。加上優先股不是普通控股,沒有投票權,不能直接影響企業營運,亦不會影響公司「邊個話事」,又認為現階段最首要的是考量「這間公司是否值得救?」 ■香港文匯報記者 文森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