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粵浙蘇魯冀五省污染源佔全國過半

2020-06-11
■污染源普查公報顯示,從排放強度來看,海河、遼河、淮河流域單位水資源的污染物排放強度大。圖為某市江面垃圾打撈過程。  新華社■污染源普查公報顯示,從排放強度來看,海河、遼河、淮河流域單位水資源的污染物排放強度大。圖為某市江面垃圾打撈過程。 新華社

香港文匯報訊 (記者 馬靜 北京報道)《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公報》日前發布。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昨日在國新辦發布會上表示,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摸清了全國各類污染源的基本情況。2017年底,全國各類污染源數量是358.32萬個(不含移動源),其中,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五省各類污染源數量佔到全國總數的52.94%。

工業污染源由東向西逐步減少

污染源普查結果顯示,2017年底,全國各類污染源中工業源247.74萬個,生活源63.95萬個,畜禽規模養殖場37.88萬個,集中式污染治理設施8.4萬個。其中,廣東、浙江、江蘇、山東、河北五省各類污染源數量佔到全國總數一半以上。全國污染源的數量,特別是工業污染源的數量基本上呈現由東向西逐步減少的分布態勢。

京津冀等地大氣污染排放強度大

從行業來說,金屬製品業、非金屬礦物製品業、通用設備製造業、橡膠和塑料製品業、紡織服裝服飾業等五個行業佔到全國工業污染源總數的44.14%;從排放強度來看,海河、遼河、淮河流域單位水資源的污染物排放強度大;從全國大氣污染物排放情況看,京津冀及周邊地區、長三角和汾渭平原是中國大氣污染源單位面積排放強度較大的地區。

據悉,中國第一次污染源普查是2007年12月31日,第二次的標準時點是2017年12月31日。趙英民介紹,這十年來,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下降,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量比2007年分別下降了72%、46%和34%。體現了近年來污染防治所取得的巨大成效。但是普查也反映了目前存在的幾個問題:化學需氧量、氮氧化物、顆粒物和揮發性有機物四項污染物的排放量都超過了千萬噸;農業源、生活源對水污染物排放貢獻比較大,治理和監管的難度都比較大;農村和西部環保基礎設施相對全國或者相對東部地區還是滯後;重點流域和重點區域的排放強度大。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