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虹宇)全球生態環境不斷惡化,節能減排順應世界發展趨勢。香港科技大學昨日宣布,將在校內逾50個地點建設達8,000塊太陽能板,完工後將成為本港最大規模的同類型發電系統,未來25年間可每年產生300萬度電,減少約150萬公斤碳排放。
計劃並將帶來1.6億港元上網電價收入,扣除成本後每年平均收入為400萬元,收益將投放至大學其他節能減排措施。
有關項目由科大與太陽能發電系統承辦商滙展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合作,在校內教學樓、宿舍、體育及交通大樓等50個地點安裝約8,000塊太陽能板,當中包括傳統及具彈性的纖薄光伏板。
滙展科技發展首席執行項目總監梁陳少芝介紹指,項目造價約5,000萬至6,000萬港元,會按科大校園情況決定太陽能板的種類及安裝方法,亦會繼續研究於不同地方裝設太陽能板的可能性,包括泊車位上蓋、自動電梯上蓋、行人通道玻璃頂,以至於水池安裝漂浮式太陽能板等,務求盡量善用校園各處空間。
減約150萬公斤碳排放
「雖然我們並無大量的空置土地發展太陽能,但卻很高興能找到很多分散各處的小空間」,科大可持續發展部主管博克特續指,系統在未來25年間將每年產生300萬度(千瓦時)電,相當於香港900戶三人家庭一年的用電量,並減少約150萬公斤碳排放。
此外,透過參與中電的可再生能源上網電價計劃,2033年為止將帶來1.6億港元上網電價收入,扣除安裝太陽能電板的成本,每年平均收入為400萬,有關收益將運用在大學其他節能減排項目。
博克特又提到,科大會劃出部分太陽能板作實驗用途,讓大學成員測試與太陽能板相關的意念及研究項目。大學亦將設立「創意教育中心」,展示不同種類的太陽能板、隔熱塗層、最新太陽能電池技術等相關嶄新科技,亦會設立網上平台,讓科大成員以手機查看整個校園的實時發電數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