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東省江門市、恩平巿政協常委,香港五邑總會副會長兼總幹事梁健強加入政協大家庭已有十餘年。多年來,他奔走於粵港兩地,深入群眾,了解社會民生發展的方方面面,關注青年發展,為香港青年融入國家建設、樹立家國情懷、強化愛國教育貢獻智慧和力量。
面對從年初延續至今的香港疫情反覆爆發,梁健強表示﹕「長時間的抗疫,市民易產生抗疫疲勞的心態,但我們仍要保持政治定力,不管外面風再大,浪再急,人民的生命安全始終擺在第一位。」
居安思危 防疫一視同仁
抗疫持久戰近日稍有弛緩,但梁健強呼籲,「做到防疫一視同仁,嚴加防範、絕不鬆懈,才能令香港整個社會做到真正的抗疫成功。」面對香港疫情的反覆不定,他認為,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亞洲國際都會難免會有大批量的人口流動,因此而造成的疫情難以阻絕尚可理解,但疫情的防控卻是事在人為。防疫政策上存在漏洞導致堵了前門忘了後門,由此導致一些高風險國家的人入境香港後,沒有很好隔離的同時還四處遊走,防疫才出現了反彈。
近日香港疫情雖有好轉,但他認為仍不能鬆懈,必須以美國防疫為戒,勿將經濟發展凌駕於人民生命安全之上,這是防疫的重中之重。他表示,眾志成城,生命至上,國家的強大,是每個人安居樂業的前提保障,「四面八方的專業人士聚集在一起幫助香港度過難關,為了香港700多萬市民的健康安全,不收任何費用做普及社區核酸檢測,當今還有哪個國家能做到呢?實力雄厚的美國都沒辦法做到,我們是閉卷考試,在疫情爆發之初沒有任何有效經驗可供參考,他們是開卷考試,卻仍造成以十萬計的人因此死亡。孰對孰錯,相信大家自有判斷。
我們每一位普通市民,都有責任有義務去積極檢測,早檢查早發現早治療,才能找出沒有症狀的隱形感染者,香港社會才能重回正軌。」對於9月1日開啟的普及社區核酸檢測,梁健強表示全力支持。
兩地互認 創新發展平台
在關注社會民生發展的同時,梁健強也一直關心粵港兩地青年的交流與融合。他表示,如能將粵港兩地優勢互補,定能為青年打造一個極具創新性的發展平台。
他續指,香港擁有金融、人才的優勢及對接世界的一流的信息流資金流,而深圳作為新興的國際創新之都,兩地一河兩灣之隔,同根同源、人文相近,如何打造一站式的交流平台是他一直潛心思考、蓄力待發的方向。
他表示,現在許多有想法的香港年輕人想往內地發展卻感到束縛住了手腳,其中一個原因是缺少一個鏈接兩地的平台。他建議港深兩地的科創局,可考慮劃出一塊區域作為兩邊的創業平台,讓所有的創投項目及兩邊的青年團隊考慮融匯其中,在這裏,他們可以享有平等的政策、金融等所有配套服務,且有專業人士為青年做投資輔導、政策講解,未來甚至可以將大專院校也匯聚其中。
此外,兩地諸多行業標準不一,也是他認為限制青年發展的一大因素。比如目前,香港的律師執照已在大灣區得到認可,那麼醫生、會計等其他行業呢?是不是可以令香港各行各業的精英都能在大灣區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新天地呢?港人回內地創業,仍面臨諸多現實問題,如社保、買房、公積金、保險、稅務安排等一系列工作都有待落實,梁健強希望,未來各行各業的專業人士都能夠在大灣區實現互認,並逐步完善港人回內地置業的基礎設施建設,他相信,兩地只有開啟交流,才會有更深層次的溝通,才能真正實現文化的認同,港人才可安心的在大灣區置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