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得第一次參加政協會議的時候,當我走進人民大會堂,我感到很興奮、很激動!尤其在奏國歌時,心裏百感交集。我深知擔任政協委員是無比的榮幸,那時便暗下決心必須要盡力將政協工作做好,為人民服務。」廈門市政協委員、香港廈門聯誼總會副理事長兼青年交流促進會主任劉德祺日前分享自己擔任政協委員的感受時如是說。
劉德祺說,自己很清楚肩負的政協職責有着雙重意義。除了在廈門市參政議政外,在香港都要雙重履職,發揮好兩地溝通交流的橋樑作用。他希望自己用心用力為社會多做一點事情。
冀青年把握機會多交流
於香港出世成長的劉德祺可以算是土生土長的香港青年代表,當他看到去年的黑暴運動表示感到十分的心痛。「在我的心目中,香港一直是法治之都。然而去年6月運動開始,從和平的表達訴求到演變成後來的暴動,最大的問題是有很多參與的年輕人看不清自己在追求什麼。他們在爭取自己所謂的自由卻剝奪了其他人的自由。這真的很荒謬。」他表示,在這個過程中,香港少數媒體抹黑國家,一些香港青年受到不良影響。所以今後,希望香港青年把握更多機會參與內地的交流活動,讓他們通過親身感受去看當地發展的情況、去了解當地以及我們國家的歷史文化進程。
在談及事業發展時,劉德祺分享道,大家都知道成功要靠天時地利人和。其實,在他的眼裏,「人和」才是最重要的。他稱,有很多人喜歡交比自己地位高或者聰明的朋友來提升自己。但在自己的眼中,交朋友不分高低,因為每個人都有各自的優缺點,只要我們細心觀察,就可以發現別人身上的閃光點和優點,從而跟着學習。當自己有機會發展事業時,如果「人和」,朋友自然會落手落腳去幫你,大家才能一起合作。而交朋友最重要的方式就是真實與真誠。
他還強調,「人和」家才和,而家和社會和,最終才會達到整體的和諧,因此希望香港社會可以早日人和家和社會和,盡早回復正軌,重新出發。
「普及檢測」助經濟回復正軌
疫情當下,劉德祺還分享了抗疫的經歷。早在大陸疫情嚴重的時候,他第一時間號召香港廈門聯誼會青促會的年輕人捐款捐物,通過福建和廈門的海外聯誼會,將物資捐贈給內地疫情比較嚴重的地區。在香港疫情嚴重、物資緊缺的時候,他每晚都會關注不同的網上渠道,及時購入醫療級口罩,直接捐贈給相關醫院,他說,雖然數量不多,但至少可以讓前線醫護使用。
「香港第三波疫情最嚴峻的時候,中央政府派了支援團隊助力香港防疫工作 ,又加上這次普及社區檢測,我們大家都十分感動,可以看得出中央政府對香港防疫工作的全力支持。
近段時間,對於做餐飲業、做小生意的市民是一個難關,他們現在非常的困苦。如果能夠盡早控制住這個病毒,大家才能過上正常的生活。而此次『普及社區檢測』就是希望,通過這個方式,可以找出隱形患者,給他們有效治療和隔離;其最終的目的就是可以讓香港市民的生活盡快恢復到往日狀態,可以讓香港的經濟和民生盡快回復正軌。」劉德祺表示,自己會帶頭去做檢測,同時還呼籲身邊的朋友、市民都去做檢測。因為只有這樣,才有復甦的希望。
提案建議打造港澳台僑青少年交流基地
在訪問中,劉德祺還特別提及到要促進港澳台僑青少年的進一步交流。他稱,從現狀看,廈門與港澳台僑青年的交往平台建設不夠,迄今還未有專門的港澳台僑青少年交流基地。近年來,位於集美區的廈門(集美)閩台研學總部充分發揮優勢,在兩岸青少年交流交往方面獲得很大成功,劉德祺建議依託該機構,大力拓展港澳台僑功能,將其打造為國內一流的港澳台僑青少年交流基地。
因此,他從四方面建議廈門市委市政府可以依託集美閩台研學總部,出台扶持政策,打造國內一流的港澳台僑青少年交流基地:一是政策層面由市委市政府出台專門檔大力扶持。建議將集美閩台研學總部上升為廈門市港澳台僑研學總部,在項目建設和運營發展上給予更多的政策傾斜,在資源配置、人員往來、財稅優惠等方面提供更多優惠,鼓勵研學總部面向港澳台僑青少年開發更多專項研學單元;二是資金層面由市級財政給予補貼扶持。建議市相關部門參照鼓勵台灣青年來廈學習實業政策,給予前往該總部研學的港澳僑青少年相應補貼; 三是機制層面由各涉及部門積極參與支持。市港、澳、台、僑相關部門在開展對外交流交往工作的時候,積極牽線搭橋,推介宣傳研學總部;四是人才層面由組織和人社部門提供更多專項支持。可針對項目的特殊性加強引導,優化基地運維工作,必要時可面向港澳台僑招募運營專才,為基地培養訓練一批經驗豐富、知識全面、服務優質的專業人才隊伍,打造國內一流的研學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