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香港專題 > 正文

法律界不滿否定司法改革可能

2020-09-25
■多名法律界人士表示,馬道立的聲明只是重複有關法律原則,等同否定司法機構改革的可能。 資料圖片■多名法律界人士表示,馬道立的聲明只是重複有關法律原則,等同否定司法機構改革的可能。 資料圖片

批馬道立聲明否決設量刑委會等建議 「放生暴徒」歸咎律政司

有關司法機構及法官量刑裁決近日爭議不斷,社會上有不少要求司法制度改革的呼聲,特區終審法院首席法官馬道立日前發表長達14頁的聲明回應,包括否決設立量刑委員會的建議,稱量刑是法院專有並獨立行使的職能,若任何一方不滿法院判刑,應以上訴或覆核尋求糾正。針對外界質疑涉嫌觸犯嚴重罪行的被告獲得保釋、令他們有機會潛逃,及有關「放生暴徒」的批評,他則將之歸咎於律政司。多名香港法律界人士日前接受香港文匯報訪問時表示,近期多宗涉修例風波案件的量刑裁決都令公眾質疑法庭錯誤運用法律原則,但馬道立的聲明只是重複有關原則,等同否定司法機構改革的可能。他們希望對方嚴肅正視有關問題,否則只會令公眾更覺司法不公。■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治祖

在有關聲明中,馬道立稱,基本法確保法院行使司法權力「不受任何干涉」。針對坊間有關個別法官容許涉嫌觸犯嚴重罪行者保釋,以至輕判甚至「放生」犯罪者的批評,他引用刑事審訊的原則稱,無論被控者是誰,若無足夠證據證明罪責,不得將任何人定罪,如要在刑事案件中作定罪,律政司的舉證就必須達到「毫無合理疑點」的標準。根據一般假定,「所有人均可獲准保釋」,控方若認為不應准予保釋,有責任述明立場和提供充分理據。

針對設立量刑委員會的建議,他稱量刑是法院專有並獨立行使的職能,並稱判刑並非政治問題,倘任何一方不滿法院判刑,應以上訴或覆核尋求糾正。

對法官的公正性受到質疑,馬道立稱,法官行使司法權力時不受任何干涉,其中涵蓋公平和公正的基本概念。法官履行司法職責時,必須本着持正不阿、無懼無偏的精神誠實行事,法官不得受任何政治主張的偏見影響,馬道立在文末稱,在不熟知情況及欠缺適當基礎和理由下,對法官及法院作出批評,又或單憑純粹聲稱或斷章取義之事批評法官及法院均是錯誤的,亦會損害公眾對司法的信心;若只因案件結果不合心意而作出偏頗或違反基本原則的嚴重指稱亦是錯誤的。

黃英豪倡向公眾解釋爭議裁決

全國政協委員、律師黃英豪表示,馬道立的聲明僅重申基本的法律觀點,不少都屬市民對法律的一貫認知。目前,市民對案件的疑慮並非全部源於政治立場的分歧,如有部分裁判官在審議修例風波相關案件時,直接裁定證人證供不可信,或只接納有利被告的證據,難免會令市民存疑。

他續說,雖然上級法院甚少評論下級法院的裁決,但他建議司法機構可針對性地列出備受爭議的案件,並進一步向公眾解釋箇中裁決,而社會對法庭的質疑漸多,司法機構亦應自行檢討。

雖然目前香港極少重審案件,但黃英豪認為律政司可研究某些爭議極大的案件,然後視乎會否有新的證據並再作跟進。

龔靜儀:聲明僅重申法律原則

執業大律師龔靜儀表示,馬道立的聲明只重申了全港市民都清楚的法律原則,實際上並無回應市民的疑慮。她認同法官不應被政治因素影響裁決,但修例風波性質上是一個反政府活動,司法機構在審訊相關案件時不應完全漠視案件與「港版顏色革命」的關連。

針對馬道立認為公眾不應對法官作出「無根據的批評」,龔靜儀指出,特區終審法院前常任法官烈顯倫日前就撰文指出司法機構多個弊端,並建議司法機構改革,故馬道立或司法機構最低限度亦應回應烈顯倫這位資歷較深的司法界前輩。

她續說,司法機構還應交代7月3日召集全港裁判官舉行的法律講座內容。由於司法機構當時拒絕透露任何內容,列席旁聽的馬道立亦拒作說明,實難免減低公眾對司法透明度的信心。

傅健慈促增處理法官投訴透明度

香港法學交流基金會執委會副主席傅健慈認為,該聲明只是「官話」,未有交代大量對法官失職及瀆職的投訴跟進情況,並強調公眾及媒體均有權反映對法庭判決的不滿,不應受該聲明的質疑,又要求司法機構多聽取公眾建議,如增加對處理法官投訴的透明度,及改善現時不少法官對「一國兩制」未盡熟悉的情況。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