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人民政協 > 正文

「主動補課」融入大灣區建設

2020-10-29

施維雄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福建社團聯會副主席

芳鄰深圳不久前舉行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慶典,習近平主席出席慶祝大會,寄語她「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期望她「續寫更多春天的故事」。同期,國家頒布《深圳建設先行示範區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可謂這座城市收到的史上最強「禮包」,難免讓左鄰右里羨慕。然而,作為旁觀者,理性思考香港的未來,我們更應該發問,粵港澳大灣區內的「先行示範區」,為何花落深圳?環顧祖國改革開放40多年的歷程,回顧經濟起飛更早的香港所積累的獅子山下精神和經驗,我們不難看到,「禮包」固然可以「谷」出好成績,但最根本的成就需要我們主動打拚,而不是坐在維港碼頭等待「天降禮包」。

「主動」二字,彌足珍貴。

今年,全球民生及經濟飽受疫情蹂躪,中國抗疫在短期內取得了重大戰略成果。在長期常態化防控期間一旦發現「火苗」,立即通過「全民檢測,快速救火」阻止疫情反撲,這全靠「主動」二字。

今年,深圳乃至全國的經濟數據迅速實現由負轉正,同樣依靠「主動」二字。深圳收到「禮包」,分析《實施方案》的具體內容,涵蓋了各項要素公平合理分配,縮小收入差距,突破土地制約「瓶頸」,活化知識、技術、數據等新興生產要素,由市場評價貢獻,按貢獻決定報酬等內容,體現了國家支持深圳發揮「先行」作用,支持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期望「雙區」為國家未來的高質量發展積累經驗、提供支撐。回歸到深圳版「禮包」,其確立的支持內容,深圳早已「主動」探索,今天,只不過以白紙黑字形式成為國家級方略。

再往遠處說,17年前,香港遭遇SARS。其後,國家為我們提供「自由行」、CEPA等「禮包」。然而,我們也要知道,當年的「禮包」助推香港緩過一口氣,復元後的香港又能助推祖國發展。香港能從SARS迅速復元,同樣有賴「主動」二字。

再往上說,數十年前香港經濟騰飛,持續高速發展,與其說依賴了某某外力,更不如說老一輩港人夠主動,夠靈活,拚不盡,打不死。

說了這麼多「當年往事」,筆者是想呼籲今日的香港、今日的港人重拾「主動」二字。

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啟動近兩年,「灣區」與「主動」兩個詞是孖生兄弟。唯有「主動」,灣區才能跨越固有行政區域帶來的各類限制;唯有「主動」,灣區內各行各業的資源和資本才能重新科學配置,邁向新一輪飛躍發展。然而,最近兩年,香港特區以外,灣區建設的各項實踐和創新如火如荼;特區之內,「灣區」二字往往停留在紙面,概念遇冷,「主動」不足。同期,讓人痛心的風波接踵而來,再加上疫情防控總是「差少少」,香港的經濟和民生事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困難及挑戰。

獅子山下精神的實質是「主動」。今時今日的香港,恰恰欠缺了某種程度的「主動」。我們設想讓別人「配合我」,而不是主動配合國家和世界的發展新浪潮。我們缺乏主動做好頂層設計及規劃的動力;至於做具體的事情,既不夠主動,方向也盲目。這些年,許多機遇逐一錯過......

時至今日,深入剖析習近平主席對深圳建立經濟特區40周年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一系列寄語,深入比較自己和別人的得失,不難得出結論--「粵港澳大灣區」之概念和實踐,無疑是香港能否抓住未來發展機遇的「尾班船票」,錯過必將「蘇州過後無艇搭」,無盡的爭拗只會讓你和我一起「坐滑梯」。

為此,筆者呼籲,香港各界應「拋棄區分求共對,放開彼此心中矛盾」。比較大灣區其他兄弟城市,香港在金融管道、人民幣離岸服務、法治保障、自由港稅負等方面依然具有優勢,這座城市依然是連接內地和海外的重要紐帶。今後,融入大灣區建設,香港必須重拾「主動」二字,主動補做業已延誤的各項功課,揚長避短在大灣區內發揮更大作用。今天的香港,不應期望「別人為我做什麼」,更應主動尋求「我為別人做什麼」的新定位。唯有主動出擊,才能「有運行」。或者從更深層次去說,做好自己的各項事情,集合天時、地利、人和等要素,「天降禮包」才會出現。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