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財經專題 > 正文

內地拓新基建 港搶融資商機

2020-11-19
■ 中國日報與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合辦的「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線上研討會昨舉行。眾多著名經濟師及商界人士探討不同行業如何互利合作,共同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中國日報與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合辦的「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線上研討會昨舉行。眾多著名經濟師及商界人士探討不同行業如何互利合作,共同把握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機遇。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巴曙松:私募、離岸債市可多渠道發揮優勢

「十四五」規劃倡加快新型基礎設施建設,5G、大數據、人工智能(AI)等高科技和新經濟行業或成關注重點。港交所(0388)董事總經理兼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昨於「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線上研討會指出,內地不少新經濟企業願意來港上市,香港作為國際金融中心,能夠為新經濟企業引資提供多種途徑,香港亦能通過私募、離岸債券市場等,積極融入國家的新基建政策中。■香港文匯報記者 周曉菁

由中國日報與絲綢之路經濟發展研究中心合辦的「大灣區:前行啟新程」線上研討會昨在香港舉行,全國政協副主席梁振英及香港特區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出席活動並作主旨演講,約400位嘉賓參與線下及線上研討,探討金融服務、貿易物流、專業服務、醫療健康等行業的發展,及後疫情時代,香港可在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中發揮的角色。

疫情下內地加快數字化

港交所董事總經理兼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巴曙松表示,疫情下內地數字化進程加快,電子商貿、網上教育及網絡醫療服務等行業得到前所未有發展。內地首三季網絡零售額按年增長9.7%,反映出數字化在刺激經濟、推動零售及促進人們生活福祉方面的重要角色,推動5G、大數據中心及數字化產業鏈的升級,支持新基建發展。

他指出,中國政府視基建為未來重點投資方向,尤其是核心科技創新能力,不少互聯網巨頭已投入大量數碼科技基建投資,如數據中心、人工智能等。作為國際金融中心且擁有成熟的金融服務平台,香港可利用這些優勢,為內地提供新基建服務的企業,引入更多資金,滿足「十四五」下技術創新和新基建建設的需求。

港上市制度改革見成效

若有更多相關企業願意來港上市,香港可以在離岸債券市場發揮更大的作用,更有助推動境外資金融入新基建投資。巴曙松透露,自香港改革上市制度後,已有約150家新經濟企業來港上市,其中部分是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及來港二次上市的企業,累計集資已高達約4,800億元。

他相信,新基建設施體系不僅是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石,亦是環球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尤其在新冠疫情持續之下,在線教育、工作,醫療健康,社會數碼化等都得到迅速發展。他舉例,內地前三季度網上零售銷售額逾8萬億元人民幣,按年增長9.7%,可以預見數字轉型和智能升級等服務,將在未來社會發展中,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AI可助灣區一體發展

出席同一場合的小 i 機器人創始人袁輝指,人工智能的應用對大灣區的一體發展非常重要,政府和企業都應思考如何將成功AI與商業、社會應用結合起來。港府前資訊科技總監楊德斌認為,未來需通過有效組織和利用各方資源及技術,配置恰當、合適的規劃決策,推動智慧城市的發展。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