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薯產業帶動當地種植農戶實現脫貧致富。 受訪者供圖平平無奇的紅薯在康福萊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薛平眼中可是個寶:紅薯條、紅薯格、紅薯丁、紅薯角、笑臉薯、紅薯粉......圍繞紅薯進行深度開發,薛平的一系列紅薯產品供給了全球各大知名連鎖餐飲品牌和大型商超,產品遠銷北美、日韓、東南亞、大洋洲、中東、歐洲、南美等國家和地區。通過與種植戶簽訂收購合同,紅薯產業帶動當地種植農戶實現了脫貧致富。
據了解,康福萊集團於2014年在青島市黃島區六汪鎮豐台村及周邊合同流轉500多畝土地建立種植基地,建設紅薯儲存窖、配套水利設施、配套紅薯苗脫毒中心及育苗大棚,重點發展紅薯產業,一方面作為公司原料基地,另一方面以點帶面,引導周邊鄉村農戶共同種植。
訂單式合作保障銷路
「康福萊採取保護價回收農民的紅薯,紅薯的價格和產量都比一般的紅薯高。」豐台村黨支部書記賈永林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村裏與康福萊控股集團建立深層合作關係,採用「公司+農戶」的合同種植經營模式。康福萊提供的紅薯品種產量高,畝產高出普通紅薯一倍,可達五六千斤。而且紅薯不分大小全部回收,合同價格每斤0.8元至0.9元,而普通紅薯市場價格每斤約為0.5元至0.6元。賈永林核算了一下,種植康福萊的紅薯,每畝可多收入逾千元。同時村民還可以到康福萊紅薯基地打工,每天有90元的工資,「咱村紅薯基地有200多畝」,賈永林笑着說,「村裏已經沒有貧困戶了!」
康福萊農業基地負責人張勇告訴香港文匯報記者,根據基地與農戶簽訂的「訂單式」紅薯種植合作協議,基地會向合同種植農戶統一提供種苗、統一技術服務、統一收購儲存,所以能以保護價收購解決了農戶紅薯的銷路難題。今年疫情期間,面對物流受限、國內外訂單銳減的局面,康福萊仍然堅持按合同約定價格,分批次收購農戶價值700餘萬元的紅薯。
「兩分紅兩帶動」激勵發展
薛平深耕紅薯產業,在他看來,貧困戶脫貧關鍵靠產業,紅薯產品的前景相當廣闊,增長潛力巨大,而他們集團能充分發揮自身的研發優勢、自動化工藝優勢、原料供給優勢。按照他的設想,5年內將擴展紅薯種植規模1萬畝,讓紅薯產業成為支持農民致富的特色產業。他還推出了「兩分紅兩帶動」的扶貧模式,即通過土地入股分紅、勞動力入股分紅和技術帶動、就業帶動,實現扶貧資金變股金、貧困農民變股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