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名家時評】單日確診再破百 政府部門協調不足

2021-01-21

許楨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主席

時隔一月,本港新增確診個案再度破百,與此同時,特區政府舉行記者會,交代檢疫酒店清單,以及新冠病毒疫苗專家委員會工作概況。一方面,每日確診個案、源頭未明個案數字的上升,反映疫情又有惡化的徵兆;另一方面,也說明港府新近的跟蹤措施,尚算掌握疫情發展趨勢。針對建築地盤、新填地街一帶的防疫法令與舉措,可謂對症下藥。當然,力度夠不夠強、行動夠不夠快、手段夠不夠多,就是另一層次的問題了。

數月以來,筆者在本欄一而再、再而三強調,本港有足夠的專業人員與相關知識,來應對大規模疫情爆發。所謂「張弛有度」的防疫抗疫哲學,也切合本地的社會、政經條件。必須注意的是,香港作為亞太金融、商貿、航運中心,抗疫的難度,不是內地大城市可比的,這一點,觀乎倫敦、紐約、東京、首爾、新加坡即可知一二。本地人口約有一成為非華裔居民,另加數以十萬外傭,即使在華裔港人當中,也少說有一二百萬為外籍。

即便不算商務旅客或緊急來港人士,單單上述人等保守估算就有二三百萬之巨。跨國人流在此穿梭,一直是港人生活、發展的常態,亦確實增加了政府抗疫的難度。隨茈球迎來第二個帶疫的冬天,英、美、歐、日、韓、東盟、南亞情勢持續惡化,輸入個案根本難以根絕,現時方稱「以清零為目標」,實在讓人啞然失笑。以內地為例,所有復見本地中、大規模感染的省市,如北京、新疆、黑龍江、遼寧、廣東,都與境外有較長的邊界、或特別頻繁的客、貨進出。

以此為背景,構建第一防線誠為關鍵,但對於第二防線的重視,恐怕才是最現實的選擇。一旦病毒突入境內,如何憑藉「追蹤-隔離-醫治」效能,將重症、病故數字壓低,應當是未來最少半年相關部門的戰略目標。就此而言,擴大檢疫容量、提升「標靶式」檢測行動的效率;以及調整醫院功能,重新調配醫護人手、醫療資源,以應對一波勝似一波的外來威脅,才是當務之急。

在此邏輯之下,港府指定檢疫酒店房間,由萬二減為一萬間,蚢篘人費解。如何迅速、果決地將新填地街一帶的茤苳寣B少數族裔,以及從事清潔、營建業的基層勞工遷離高風險的生活及工作場域,成為本港抗疫最迫切的挑戰。而食嬪翩B發展局、商經局和公務員事務局,又有展現出高水平的協同作戰能力嗎?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