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采風 > 正文

【百家廊】送走窮鬼迎富來

2021-02-15
●祝大家牛年行大運﹗●祝大家牛年行大運﹗

戴永夏

送窮又稱「送五窮」、「送窮灰」、「趕五窮」等,是農曆正月的一項重要民俗活動。送窮的時間一般在正月初五或初六,也有的在正月的最後一天(晦日)──正月三十日(小月則在二十九日),所以又叫「晦日送窮」。

所謂送窮,就是送走窮鬼,迎來富裕的生活。這窮鬼又稱「窮子」,傳說他是古帝顓頊的兒子。他的身體羸弱矮小,喜歡穿破衣爛衫,好喝稀粥。即使將新衣服送給他,他也要撕破或用火燒出洞來再穿,因此宮中稱他為「窮子」。這窮子在正月晦日餓斃於街巷之中。後來人們就以他為「窮鬼」,在他忌日這天進行祭祀,並逐漸演變成一種獨特的送窮習俗。

送窮的方式多種多樣。過去每到送窮這天,各地都以不同的方式驅趕窮鬼。如山西翼城縣的送窮方式,《翼城縣志》有這樣的記載:「初五日,謂之『破五』。夙興,取爐灰少許於筐,剪褚人五,送至門外,焚香、放花爆而還......名曰『掐五鬼』。是日,必以刀切麵,煮而食之,名曰『切五鬼』。婦女竟日不事針線,云恐刺五鬼眼也。」開始,先用焚香放爆竹的方法禮送窮鬼。若他還賴着不走,則用手掐、刀切、開水煮等方法,逼他離開。婦女們則在這天不做針線,以免刺傷窮鬼的眼睛,使他無法離開。在河北晉縣,這天家家都打掃房屋,將打掃出的灰塵垃圾倒掉,叫做「送五窮」。據說窮鬼都在這些灰塵垃圾中,倒掉垃圾就是送走窮鬼。在河北張北、萬全等地,這天晚上各家都用紙製作一個婦人。她身背紙袋,紙袋裏裝着從屋內掃出來的灰土垃圾。然後點燃爆竹將紙人送到門外。孩子們則興高采烈地在街巷中來回奔跑着,邊跑邊唱:「五窮媳婦五窮排,家家門上送出來,不管禿子、瞎子送出一個來。」

而山東曲阜等地送窮,則採取祭祀安撫的方法,使窮鬼更換工作崗位。如清代著名戲劇家孔尚任在《五日祭窮》一詩中,就把窮鬼說成是一個「衣敝容枯槁」的老婦。她本來主管糧倉、箱籠,「司倉倉如懸,司篋篋如倒。」為了使她離開這些關係家計的重要崗位,便在正月初五這天用斷香、糕飯、栗棗、殘酒等東西祭祀她,使她安居於廁所中,從此不再敗家致窮。

作為一項群眾基礎廣泛的民俗活動,送窮的歷史也比較久遠,大約興起於南北朝時期。南朝梁宗懍的《荊楚歲時記》記載說:「......今人做糜,棄破衣,是日(即正月晦日)祀於巷,曰『送窮鬼』。」這是送窮習俗的最早記載。當時所祀窮鬼就是顓頊之子窮子。以糜和破衣祀之,是因為他「好衣敝食糜」;祀於巷而不祀於家,是因他「死於巷」之故。到了唐代,送窮之風更加盛行。唐代詩人姚合在《晦日送窮》一詩中寫道:「年年到此日,瀝酒拜街中。萬戶千門看,無人不送窮。」從中可知送窮之風在當時已很普遍。唐代大文學家韓愈在《送窮文》中也寫道:「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結柳作車,縛草為船,載糗輿糧,牛繫軛下,引帆上檣。三揖窮鬼而告之曰......」意思是說:元和六年正月三十日,主人讓名叫星的僕人結紮柳條為車,捆草為船,裝上乾糧,套好牛車,升起帆船,向窮鬼三次作揖並告訴他們說......這雖是戲謔之文,卻也反映了當時的送窮習俗。從為窮鬼準備柳車草船、裝上乾糧等來看,當時送窮是讓窮鬼走得很遠,從此不再回來。

宋代送窮,也很興盛,時間一般也在正月晦日。送給窮鬼的,不但有芭蕉船,還有送詞。宋人陳元靚編撰的《歲時廣記》中,就載有一首這樣的送詞:「正月月盡夕,芭蕉船一隻,燈盞兩隻明輝輝,內裏更有宴席。奉勸郎君小娘子,飽吃莫形跡。每年只有今月日,願我做來稱意。奉勸郎君小娘子:空去,送窮鬼!空去,送窮鬼!」

詞的意思是說,正月晦日,為窮鬼準備好芭蕉船一隻,內有明晃晃的燈盞和豐盛的宴席,奉勸窮鬼夫婦,你們好好吃吧,吃飽喝足後,就遠走高飛。趕快走吧!我們要送窮鬼了!由此可知,宋代的送窮還比較溫和,不但送給窮鬼「高檔船隻」,還請他們吃宴席,實在夠客氣的。

宋代也有在正月初六送窮的,送窮的方式也很特別。如宋呂原明的《歲時雜記》記載:「人日前一日掃聚糞帚,人未行時,以煎餅七枚覆其上,棄之通衢,以送窮。」這裏說的送窮,就是在正月初六這天一早路上無行人時,將家中掃除的穢土垃圾,蓋上七張煎餅,丟到大道上,以此來送走窮鬼。

清代送窮也十分流行。送窮的時間,有的在除夕時。本文開頭列舉的送窮習俗,多數在清代就很流行。

送窮之俗之所以能廣為流傳,主要是因為它反映了廣大百姓脫貧致富的美好願望。但是,單純靠送的方法,貧窮時送不走的。只有艱苦奮鬥,才能消除貧困。這個道理,不少人都懂得,許多民間傳說也有所反映。如蘇州等地就流傳着這樣一個故事: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到了蘇州。除夕這天,他微服私訪,見街頭有一鞋匠仍未收工。那鞋匠衣衫襤褸,面黃肌瘦。乾隆見了,動了惻隱之心,有意周濟他,便走過去讓他給修靴子。修完靴子付錢時,乾隆一摸口袋,忘記帶銀子。鞋匠見狀忙說:「銀両不便不必介意,只求春聯一副,回家貼上過年。」乾隆提筆寫道:「錐錐錐,錐出窮鬼去」;「拉拉拉,拉進財神來。」並賜橫批:「天賜洪恩」。鞋匠回家貼上這副對聯,仔細揣摩着對聯中的意思,從此更加刻苦地做活、更加勤奮地經營生意,果然生意愈來愈興旺,後來竟然發展成有名的「天賜鞋莊」。這故事中的「錐錐錐」、「拉拉拉」,都寓有教人艱苦奮鬥的意思。鞋匠這樣做了,所以才送走了窮鬼,迎來了財神,過上了好日子!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