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3月16日,正值全國抗擊新冠疫情最危急的時刻,長征七號A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升空,火箭飛行持續到168秒時失控,長七A火箭首飛宣告失利。作為一型新研製的運載火箭,在首飛中出現問題是正常的,但這次失利依然成為籠罩在航天科研人員心中的陰影。
媒體披露了長七A團隊在這300多天的故事。失利後,科研人員迅速定位故障。團隊就使用故障樹的方法分析:按照嫌疑大小程度分級展開,抽絲剝繭,層層進行分解,最終定位到了原因--助推器氧箱出流口發生了空化現象,可能導致泵入口壓力降低,不滿足發動機工作的下限要求。20天左右的時間,長七A遙一火箭故障的最終定位完成。為確保萬無一失,研製團隊後續又做了大量試驗和仿真。
團隊疫下集中隔離展開工作
在那段不分晝夜的歸零日子裏,團隊的每個人都在超常付出。試驗隊從發射場回到北京後,按照當時的疫情防控政策,需要居家隔離14天。但時間不等人,每個人都迫切希望盡快完成歸零,開展下一步工作。於是,團隊提出了「集中隔離」的要求,將40多名核心人員安排在賓館住下,即刻展開工作。
2020年4月初,在完成故障定位後,型號兩總(總指揮、總設計師)提出:要組織長七A遙二火箭復飛,在2020年底,完成產品準備,讓火箭具備出廠條件。在各單位團結協作、大力協同下,2020年12月30日,長七A遙二火箭完成了出廠評審。昨日,隨着火箭復飛成功,長七A科研團隊終於走出至暗時刻,撥雲見日。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