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內地 > 正文

專家解讀:提高入軌速度 長七A瞄準高軌發射

2021-03-13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劉凝哲 北京報道)長七A運載火箭由長七火箭改進研製而成,主要將承擔未來中國高軌發射任務,專家表示,由於面向的是中高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對火箭入軌的速度要求比較高,長七A火箭的入軌速度達到10公里/秒左右,而面向近地軌道的長七火箭則為8公里/秒左右。長七A火箭繼承了成熟技術,但研製的難度不亞於設計一個全新的火箭,研製團隊突破了大量全新的關鍵技術。

據介紹,長七運載火箭是為發射貨運飛船而研製的一型火箭,其發射目標軌道是近地點200公里、遠地點400公里的近地軌道。神舟飛船、天宮實驗室和未來的空間站都是運行在這個軌道上。長七A則是為了滿足高軌道發射而研製的一型火箭。所謂「高軌道」指的是距離地面最遠達到36,000公里的地球同步轉移軌道。導航衛星、通信衛星都是在這個軌道上的「常客」。想要讓衛星進入更高的軌道,火箭的飛行速度就必須要更快。

入軌速度要求高 達10公里/秒

航天科技集團一院長征七號火箭總設計師程堂明向內地媒體表示,長七A面向的是中高軌道衛星的發射需求,它對火箭入軌的速度要求比較高,達到10公里/秒左右,長七火箭的入軌速度大概接近8公里/秒左右,這是兩者最大的不同。

外形更修長 攻關難度更大

此外,長七A火箭主體直徑雖與長七火箭相同,而且比後者高出7米,外形更加修長。然而這種細長的火箭在飛行過程中,受到高空風的影響,一不小心就有「攔腰折斷」的風險。如何讓細長的長七改火箭能夠保持姿態、飛得更穩,是考驗設計師的一道難題。專家表示,長七A是目前國內火箭長細比最大的運載火箭,火箭變高了也變軟了,整個控制難度加大,包括參數設計到半實物仿真,各種參數都需要精細地去調。

採天基測量技術提高效率

此次發射,長七A火箭還採用了天基測量技術,通過天上的中繼衛星進行火箭發射過程中的信號傳輸,大大提高測量的效率。程堂明表示,這次新研製的6兆碼Ka頻段的天基測量,能夠利用中繼星傳輸火箭的飛行遙測數據,而這項技術成熟以後可逐步取代測量船。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