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新疆棉事件」凸顯更需振興中國品牌

2021-03-30

曾智明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金利來集團主席

近日新疆棉花事件引起社會各界的關注,這是國際環境發生重大變化所出現的又一個新情況。對於這件事情,我們一方面看到國家推出雙循環戰略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要因應新環境而作出相應的對策。作為民族品牌的經營者,更應審時度勢,抓住機遇,化危為機,乘勢而上,為國家經濟發展和提升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活品質而作出積極的貢獻。

由於特殊的氣候及地理位置,新疆歷來是全球棉花的重要生產地區,其產量佔中國的八成及全球的兩成,是紡織服飾業及棉製品的關鍵原料產地,其中長絨棉更以其高品質被譽為世界三大頂級棉花之一,許多服飾大廠及名牌產品的原料皆使用新疆棉。近年來,西方某些反華勢力發起「圍堵中國」的惡潮,凡是來自中國的原料或產品都被這些勢力用有色眼鏡來「審視」。為了迎合西方勢力在涉疆問題上打壓中國的需要,某個美國智庫聲稱,光是2018年,就有超過57萬的維吾爾人,「被迫」下田摘棉花,甚至受到「嚴密監控」云云。去年10月,瑞士良好棉花發展協會竟然根據一些捕風捉影的報道,就認定新疆人持續遭受「強迫勞動」,一些所謂的「國際名牌」產品就公開聲明拒絕使用新疆棉。很顯然,所謂的「新疆棉事件」就是西方某些反華勢力為了在全球範圍內,以經濟手段圍堵中國而挑起的一齣鬧劇。

事實上,所謂強迫新疆維吾爾人下田摘棉花的指稱全屬謠言。據了解,目前在新疆早就大規模推廣機械化採摘棉花,其中北疆普及率高達九成以上。當然,邊遠、小塊棉田手工採摘棉花也有其需要,在棉花收穫季節,聘請一些棉農下田。但是,這純粹是經濟行為,與正常的打工沒有什麼區別。良好棉花發展協會在內地的辦事處也發表聲明指出,他們根本沒有看到有被強迫下田摘棉花的事情,證明該協會的指責是毫無根據的。

由於良好棉花發展協會不再對新疆的棉花進行認證,對於新疆棉花市場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國家現在正大力推動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互相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從整個棉花進出口市場的情況來看,由於中國本身市場對棉花的需求也很大,每年總需求接近800萬噸,而國產總量只有不到600萬噸,還要進口一部分的棉花。外國品牌不要新疆這麼好的棉花,那就留給我們自己用吧,這樣還可以減少對外國棉花的進口。至於某些外國品牌不用新疆棉,要退出內地的市場,那就更是它們的自我選擇了。

對於中國服裝品牌的經營者來說,這將是一個新的發展機遇。目前內地的著名服裝品牌已經具有與國際大品牌一較高下的實力,只要再做好一些,就能夠全面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需求。我們一方面要支持包括新疆棉在內的國產原料,另方面,要根據市場的需求,進一步做好產品的質量、設計、包裝、銷售等環節,全面提升中國品牌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相信「新疆棉事件」之後,將會迎來中國品牌的更全面振興。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