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神和月神亮相紮架。
中國地方戲曲的始創,在於民俗風情,在民智未開的時代,人們生活以摸不着估量不到的「天」為依靠主體,逐漸模擬出崇拜對象的模樣,形成了今日我們認知的神佛模樣。
在戲台上,神佛的造型更是立體,表示向「天」祈福、祈求庇蔭時,安排的不同儀式,串連起來,是一系列很獨特的表演程式和藝術。
去年康文署主辦了一個「傳統粵劇例戲及排場戲」的大型演出,其中有最大型例戲《玉王登殿》,相傳這是白天開台演戲出的例戲,演出過程中,滿天神佛的造型,出場鑼鼓,表演功架,相當吸引;其中「日月神架」、「桃花女架」有特定的功架,如日月神的出台,象徵日、月交替,日神紮架(甫士),表示日光高照,月神紮架表現月夜來臨。戲曲觀眾所看到戲台上演員的演出,其實包含了數百年來不少舞台演員的藝術結晶。 ●文︰白若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