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罪科演習揭近七成公司有職員中招 反映市民網絡安全意識不足
隨着個人生活及企業營運愈趨數碼化,電郵騙案肆虐全球。黑客覷準新冠肺炎疫情下,市民需家居工作而使用個人電腦連接公司網絡的保安漏洞,以不同主題作掩飾發送釣魚電郵,誘使點擊惡意軟件的連結或附件,從而入侵公司網絡竊取貿易往來及生意夥伴等機密資料,再以假冒電郵要求公司將款項轉入傀儡戶口,以致去年警方共錄得767宗電郵騙案,損失金額近22.5億元。警方為提升大眾對可疑電郵的敏感度,今年4月網罪科首次與商界進行釣魚電郵演習,邀請46間不同界別公司共1,388人參加,結果顯示近70%公司有職員中招,反映市民網絡安全意識不足。●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
上年度香港警方共錄得767宗電郵騙案,損失金額共22.474億元,佔整體科技罪案損失的76.5%。當中最大一宗商業電郵騙案,事主來自一間位於美國的日本銀行分行,黑客假冒與該銀行早前達成貸款協議的商業夥伴,欺騙銀行職員將3.14億元貸款,轉至香港5個銀行的傀儡戶口。
網絡釣魚攻擊年升35%
另上年度受疫情影響,市民普遍因家居工作而增加使用個人電腦,黑客亦趁機以漁翁撒網方式,發放載有惡意連結或惡意附件的釣魚電郵,市民一旦點擊連結便會中招,甚至被黑客透過個人電腦入侵公司網絡竊取機密資料。根據香港電腦保安事故協調中心發表報告,網絡釣魚攻擊的數字,由前年2,587宗上升至去年3,483宗,按年急升35%。
今年第一季,警方亦已接獲145宗電郵騙案,損失金額共4.828億元,佔整體科技罪案損失額約61%,平均每宗案件損失330萬元。
銀行金融業最醒 僅7.8%人中招
警方為提升大眾對分辨可疑電郵的敏感度,今年4月網罪科聯同香港總商會舉辦釣魚電郵演習,邀請46間來自銀行、金融、交通、物流等企業,合共1,388人參與。參加者在獲預先通知下,於一個月內收到6封不同主題的模擬釣魚電郵,包括雲端文件分享、疫苗接種計劃及稅務退還等熱門主題,當參加者點入有關釣魚電郵的連結或附件,便會被視為遭到攻擊中招。
演習結果顯示,169人至少打開一封釣魚電郵的連結或附件,即12%參加者中招,比率與外國的同類演習結果相若。若以公司計算,則有32間公司至少一名員工,曾打開至少一封釣魚電郵連結或附件,佔46間參加公司近70%。而在測試結果中,以銀行業及金融業的參加者最為機警,只有7.8%參加者中招,遠低於其他行業。
演習結果為本地網絡安全響起警號,因為當員工電腦受到惡意軟件的感染,黑客可藉着漏洞入侵公司網絡,後果可以是非常嚴重。近期警方發現,有黑客將惡意軟件化身成PDF文件檔案透過釣魚電郵散播,用戶一旦打開文件便會受感染,被竊取瀏覽器的密碼、鍵盤打字記錄,甚至被黑客透過遠端控制電腦等。不過,在169名中招參加者中,有29人開啟多過一封釣魚電郵的連結或附件,顯示他們需要提升網絡安全意識。
能源及醫療業網絡攻擊趨增
網絡安全及科技罪案調查科網絡安全組警司范俊業提醒,市民不要以為黑客只會集中攻擊跨國企業或特定行業,根據外國資料顯示,近期黑客開始對不同行業進行網絡攻擊,其中以能源及醫療業的網絡攻擊有明顯上升趨勢,個人或公司必須加強網絡保安意識及措施,才能有效防止墮入網絡攻擊陷阱。
個人提防釣魚電郵騙案貼士
i)不要開啟來歷不明的郵件
ii)查看清楚寄件者的資料
iii)切勿點擊可疑電郵或訊息內的超連結
iv)切勿登入未經查證的網站
v)如網站要求提供個人或信用卡資料,應加倍小心
vi)如懷疑受騙,應保存相關電郵或訊息,並盡快致電18222或報警求助
公司提防假冒電郵騙案貼士
i)加強公司網絡保安措施防止被入侵
ii)公司透過電郵貿易往來時,小心查證電郵真偽
iii)留意生意合作夥伴電郵地址與過往地址有否偏差,如英文「l」變成數目字「1」
iv)根據電郵標頭了解發出地區與相關公司所在地點是否有出入
v)生意合作夥伴突然電郵通知轉用新銀行戶口時,便應有所警惕
vi)留意生意合作夥伴電郵的語法及語氣有否改變
vii)當發現有任何懷疑時,直接致電對方核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