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可節約近1968萬噸煤 全球單機容量最大水電機組
香港文匯報訊 綜合新華社及央視新聞報道,世界在建規模最大的水電站--白鶴灘水電站大壩於2017年4月開始澆築,經過近50個月的建設,5月31日實現全線澆築到頂,大壩主體完工,為2021年7月前首批機組投產發電奠定了堅實基礎。
另據@央視新聞 31日消息,歷經近50個月的建設,白鶴灘水電站大壩全線澆築到頂,大壩主體完工!待全部投產後,每年可節約近1,968萬噸標準煤。建設者辛苦了!
迄今已創造六項世界第一
白鶴灘水電站於2010年開始籌建,位於雲南省巧家縣和四川省寧南縣交界處的金沙江幹流之上,水庫庫容為206.27億立方米,與洞庭湖的總容積相當,迄今已創造了六項世界第一、兩項世界第二、兩項世界第三(見表)。 白鶴灘水電站大壩壩高289米,相當於100層樓高,分為31個壩段施工,壩身布置有6個導流底孔、7個洩洪深孔和6個洩洪表孔。大壩主體混凝土澆築總方量達800萬立方米,開始澆築以來沒有產生過一條溫度裂縫。大體積混凝土的溫控防裂一直是工程界的難題。為了從源頭上保證大壩不出現溫度裂縫的問題,白鶴灘全壩首次採用我國自主研製的新型特種水泥--低熱硅酸鹽水泥混凝土。
實現混凝土溫度智能精準控制
在白鶴灘工地現場,35攝氏度以上的高溫是常態。白鶴灘大壩澆築的混凝土從拌合樓出來,通過自卸車開到供料平台,然後通過纜車將混凝土運送到大壩的澆築現場,大約需要7分鐘,在不斷變化的環境和高溫天氣下,到達現場的混凝土溫度也不會超過8攝氏度。 中國水利水電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董事長徐銀林介紹說,在拌合系統的運行過程中,要先將果料通過一冷二冷,保證果料的溫度要降到溫度的要求範圍內,使出機口保證在7度。「通過保溫車將混凝土導入纜機罐裏頭,快速地將混凝土入倉。在澆築過程當中,我們進行噴霧、保濕,然後澆築過程中馬上進行保溫,使得溫度不進行升高。」此外,在大壩建設過程中,三峽集團與清華大學共同研製的智能通水成套裝備及多端控制系統,通過實時感知混凝土溫度,動態控制通水流量,實現了混凝土溫度過程的智能精準控制。
中國水電從「跟跑者」走向「引領者」
據了解,白鶴灘水電站共設計安裝16台單機容量為100萬千瓦的水輪發電機組,是全球單機容量最大的水電機組,也是中國自主設計製造的完全國產化百萬千瓦機組。 哈電集團哈爾濱電機廠副總工程師覃大清介紹說,百萬機組的創新主要包括兩部分,一個是發電機從原來的80萬千瓦現在提升到100萬千瓦,第二的創新就是水輪機採用了長短葉片轉輪,「這樣的話使整個水輪機實現從水能到機械能的轉化,同時實現了寬負荷高效穩定的運行。」 作為世界上首批百萬千瓦水電機組,不僅實現了單機容量的巨大跨越,背後的技術支撐更是引領了我國整個水電裝備製造產業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中國水電已從「跟跑者」走向「引領者」。
白鶴灘水電站數據(部分)
●總裝機容量1,600萬千瓦,居世界第二,僅次於三峽工程。
●單機容量100萬千瓦,位居世界第一。
●預計2022年7月可實現16台機組全部投產發電,屆時一天的發電量就可滿足50萬人一年的生活用電。
●地下洞室群規模世界第一,地下洞室總長217公里,相當於北京到天津距離的1.7倍。
●水電站的攔河拱壩高289米,相當於100層樓高,為世界第三。
●最大洩洪量達到每秒42,348立方米,6分鐘即可灌滿整個西湖,樞紐洩洪功率世界第三。
來源: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