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文匯論壇 > 正文

西方勢力播撒「顏色革命」禍港種子

2021-06-07

張敬偉

從違法「佔中」到修例風波,美國主導的西方反華勢力除了利用攬炒派製造亂象,還蠱惑甚至僱用香港青年參與街頭示威,進行街頭暴亂。

剛剛,美國一家刊物爆出僱用香港的大學生參與所謂「社會實驗」的罪狀。據6月3日《大公報》報道,美國經濟學會主辦的學術期刊《美國經濟評論》(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洩露西方資金僱請香港科技大學學生,當「白老鼠」參與一項所謂社會實驗,美其名研究示威模式,實則煽惑暴亂。負責研究的所謂「學者」來自美國全國經濟研究所、哈佛大學及香港科技大學等。這篇所謂論文稱「抗議是香港穩定的源頭」,這與佩洛西的「暴力是香港美麗風景線」如出一轍,是西方煽動港版「顏色革命」的鐵證。

學生充當西方反華學者的「白老鼠」,為了報酬而參與街頭暴力行動,變成西方導演的「顏色革命」小嘍囉,可悲可憐可恨。此舉凸顯:一是香港缺乏愛國愛港教育的傳統和基本素養,愛國愛港教育結構性匱乏,西方反華意識形態自然乘虛而入;二是香港教育體系,從幼教到大學,追求的是西方自由主義的表象,匱乏的是家國情懷的內涵;三是香港教育界,尤其是大學校園的教職員工,也對自己的教育責任缺乏足夠認識,過於強調學術開放,忽略愛國教育,更忽視違法行為。

對於西方反華學者,香港校園也缺乏足夠的警戒意識。以科大為例,幾名反華學者公然利用西方資金僱請科大學生充當政治「白老鼠」,慫恿其參與街頭暴亂,而且公然以此發表所謂的「實證」論文,並公然鼓吹所謂的研究結果。

科大方面的回應輕描淡寫,只強調涉事教員2019年9月離開科大,校方曾於2019年年底去信要求研究團隊將「獲科大批准」的聲明從研究論文中移除。事實卻是,參與其中的一名所謂學者,依然在履歷表稱與科大合作關係至2022年。再以美國為例,美國政府和情報機構動輒以莫須有的罪名指責甚至逮捕華人學者,給其正常的學術研究污名為「盜竊美國技術」或者直接稱其為「間諜」。

青年學生或為錢財或為政治目的甘願充當西方反中亂港棋子,除了西方反華勢力作祟,香港教育界也難辭其咎。教育管理者,既要樹立正確的教育觀,又要培塑正確的教學觀。否則,校園就不成為教育聖地,而變成了謬種傳流的禍亂之源。

據統計,截至今年3月初,在參與暴亂被拘捕的7,700多人中,學生佔了4成,當中逾半是大學生;18歲以下涉嫌刑事毀壞的被捕人士去年6至7月佔整體5%,至今年1月已逾50%。青年學生何以若此?除了學校管理不嚴,攬炒派的氣焰囂張和西方反華分子的鼓譟外,最重要的還是教育出了偏差。

一方面,所謂通識教材,不僅沒有進行正面的國民教育,反而習慣性教唆暴力教育,譬如所謂的通識教材隨處可見攻擊「一國兩制」和美化違法「佔中」的內容。此外,有些通識教育則灌輸錯誤的歷史觀甚至美化英國殖民統治和日本侵華。在此史觀主導下,從幼教孩子到大學學子,不可能對香港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有正確認識。香港國安法實施以來,加之新選舉制度以及其他法治配套措施,香港局勢正趨向轉好。不過,教育領域的撥亂反正,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立法完善、教育主管部門切實負責強化監管,各級教育機構更應依法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強化愛國愛港意識,莫讓西方反華勢力毒害香港。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