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楨 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未來城市研究所副主席
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宣布,屯馬線二期將於6月27日啟用,意味這條橫貫新界東西的鐵路正式通車。該條鐵路設有27站,從馬鞍山烏溪沙經顯徑、鑽石山南下九龍中各站,串連啟德新區、九龍城,以及亟待城市更新的土瓜灣、馬頭圍等地。路線經改建的紅磡站接通原西鐵線,乘客在不必下車、轉車情況下,可直達荃灣西、錦上路、天水圍濕地公園一帶,並以屯門市中心為終點站。而原「沙中線」作為完整的鐵路走線已不存在,待東鐵過海延線開通後,列車先由紅磡站通往灣北會展站,復於金鐘與港島主線,或南延線相合。
從概念上講,和舊有「沙中線」概念不同,來往火炭、沙田、大圍站,即城門河西側的居民,可憑藉預計2022上半年通車的「南北走廊」直抵港島;而馬鞍山沿線及中九龍居民,仍須於新建紅磡站轉車。上述居於新東、九龍中的民眾,如欲往中環及以西地鐵站,仍須於金鐘再度轉車。簡言之,東西、南北走廊的結合,論往來中環的便利程度,不若舊有走線;但得以輻射、連結的區域,則明顯更廣。
當然,香港的交通網絡、城市發展,以及產業重心,不能永遠圍荂u中環」二字打轉。事實上,從1960年代至今凡一甲子,每一次本地產業轉型升級,都帶動各個區域、不同程度的更新與拓展。從觀塘、荃灣最早出現具規模工業區,到沙田、大埔、將軍澳等地的工業h出現,再回到「觀塘-啟德」的「起動九龍東」,在在說明城市更新、土地用途改劃,以及新產業區所形成之良性循環,貫穿蚞圊嵽誚a城市發展史。
在屯馬線開通前不久,屯門赤P角隧道公路率先投入使用。而港珠澳大橋及機場的存在,在在反映屯門無論在跨區、跨境交通體系,都具備重要戰略位置。一方面,筆者向來主張推進來往荃灣和屯門的鐵路開通,將屯門、青山、深井沿線,與荃葵青及西九龍接通。另一方面,作為屯馬線終點,屯門一帶住宅區已發展一段時間,政府亦須在當區發展具規模之商廈,以形成商住複合區。既可為新界西北的年輕人提供更多優質職位,亦可帶動更多商貿活動,把商貿活動中心自港島、九龍市區轉移至新界西北,與未來洪水橋新發展區產生協同效應。
考慮到屯門及周邊居民平均年齡輕,而當區無論南接港珠澳大橋、赤P角機場,西往深圳灣、北上落馬洲,皆甚為便捷。屯門大可作為跨境貿易的後勤及技術支援地,推動本港數碼物流、智慧城市的發展。在當區形成新的商業中心,既可成為香港新的經濟增長點,亦有助新生代當區就業;讓家庭收入、生活質素明顯改善之餘,建設低碳、減排的未來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