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go 首頁 > 文匯報 > 戲曲天地 > 正文

戲曲視窗:珠江花舫的歌筵舞榭

2021-06-13

我在《「河調」迷蹤》一文提過新加坡大學容世誠教授著作《從粵樂史看〈八大曲〉:戲曲清唱、珠江河調、廣東漢劇》的第二節《八大曲與珠江河調》是我看過有關「河調」最詳盡的論述;而該節的資料主要來自清人王韜撰著的《淞濱瑣話》卷十一所收錄的《珠江花舫記》。

《淞濱瑣話》是1887年(光緒十三年)出版的短篇小說集,體裁和題材都仿照蒲松齡的《聊齋志異》。但在《珠江花舫記》一文的結尾,王韜這樣說:「嗟嗟!珠江風月,久已著名,隸於籍者,當不止此十數人。而此十數人者,實推為巨擘焉。天南淞北,相隔萬里,回首歡場,輒為於邑。海棠、雲裳,余別有傳。」不禁使人臆測他曾親歷其境,更與當紅的歌姬有交往。

在王韜筆下,珠江河畔是風月無邊的銷金窩,他說:「粵中艷跡,以珠江為最,風月繁華,尤聚於穀埠。有上中下三檔之分。紫洞艇排如雁齒,密若魚鱗,櫛比蟬聯,幾成衢市,可以信足往來。別有數船,儲貨出鬻,如或有所缺乏,取攜甚便。至夜,月明風清,波平若鏡,琉璃燈火,皎潔如晝。所有珠娘,成群結隊,晚妝初罷,妖態萬方。客至開筵,陳設華煥。先之以弦管嗷嘈,笙簫喧沸,諸校書各逞珠喉,互賡迭唱,脆堪裂帛,響可遏雲。歌聲既闋,然後入席,珍錯雜陳,烹調盡善,即鴨臛魚羹,亦復別有風味。席撤再唱,綺興愈濃,往往至星墮月斜,重複入席。斯時侑酒拇戰,釧動釵飛,擊鼓催花,傳觴醉月,倍極其樂。遊客至此,無不色授神眩,魂銷心死,纏頭一擲,動至不貲,兩情既稔,三生遂訂,鮮有不為丁娘之十索,而能守漢法之三章者。然則紫洞艇中,亦不殊於迷香洞耳。況乎玳梁棲燕,翠蓋藏鴛,所以便雙宿雙飛者,又有因緣艇焉。誠所謂昇平之樂事,花月之新聞也。」

從以上一段文字得知光緒十三年前,珠江河畔娛樂事業的盛況。華燈初上,便管弦高奏,歌聲迭起,至開筵席才稍歇,筵後,弦歌再度登場,通宵達旦。這便是「河調」成長的環境。

●文︰葉世雄

讀文匯報PDF版面

新聞排行
圖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