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3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新聞專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鄱陽湖的述說之二鄱陽之痛25萬人生存受威脅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03]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水源枯污染烈 生態劣漁民憂

本報駐江西記者:李清平、李洢、邵猷芬

 1954年,鄱陽湖最大水面為5100多平方公里,取代洞庭湖成為中國第一大淡水湖,但到了2007年,由於乾旱和長江上游來水減少,鄱陽湖水位最低時水面竟不到50平方公里﹗湖面不足其最寬時的1%,植被生態改變異常,濕地面積縮小,生物及越冬候鳥數量大幅下降,面臨嚴重威脅。這個被譽為中國最後的「一湖清水」,向人類拉響了警報。

 2008年11月1日,新華社以《鄱陽湖一天捕不到一公斤魚》為題,披露鄱陽湖嚴重缺水,湖區內有25萬人面臨斷水危機,更有有數萬專業漁民收船上岸,借債度日,陷入了生產生活的困境。

湖水乾涸 漁民借債度日

 余干縣三塘鄉神埠村是個專業漁村,在鄱陽湖漁業捕撈高峰的八九月份,捕了30多年魚的老漁民徐王根首次看見如此慘淡的年景:一條漁船出湖半月只捕了10公斤魚,還抵不足柴油費。捕撈一個多月只有500元收入,8月底他只好提前上岸,而在往年,他要下湖三個多月,每個月毛收入就有兩三千元。徐王根說「現在這點錢還不夠給小孩交學費。」 更讓他擔憂的是,全家7口人全靠捕魚收入生活,現在沒有水面能捕到魚,生活開支沒了著落。

 目前,神埠村40多條捕撈船全部提前上岸,余干縣漁政管理分局局長張繼林非常憂慮:「余干縣有1.2萬名漁業人口。到8月初,漁民幾乎都提前一個多月上岸。漁民普遍反映,漁業產量比去年減少了2/3。」

  鄱陽縣雙港鎮樂湖漁業村村委會主任王運論更是憂心忡忡:「目前水位低得連小漁船都難以通過,全村180多條漁船全部靠岸了」。更為嚴峻的是,由於湖水退得太快,村裡所有大型魚網都被困在湖面草洲的淤泥中,等於全部報廢。為添置這些網具,樂湖漁業村漁民今年背負了100多萬元貸款和借款。同行的鄱陽縣漁政分局局長王興干告訴記者,當地漁民現在都在借債度日。

無序採砂 擠佔僅有水面

 鄱陽湖水面是漁民的「生命線」。鄱陽湖水面銳減,大量採砂船卻集中湧入到剩餘的水面。四五十條三層樓高的龐大採砂船佔據了窄小的水面,小漁船在採砂船的縫隙間艱難通行。星子縣漁政分局局長丁光宇認為,採砂船在枯水期侵佔捕撈水面,是漁民無法進行捕撈作業的原因之一。目前包括鄱陽湖、洞庭湖在內的主要內陸湖泊都存在漁業資源衰竭、採砂侵佔水面等問題。在打擊湖區非法無序採砂的同時,這些無田無地的專業漁民生產生活何去何從,一直是令各級政府頭痛的事情。

污染嚴重 濕地面積大減

 更讓江西和很多關注鄱陽湖的人揪心的是,鄱陽湖水體污染日趨嚴重。江西境內匯入鄱陽湖的五大河流,使得鄱陽湖每年要承受各種污水約14億立方米;水土流失又造成湖床淤積增加。據統計,鄱陽湖年泥沙淤積量已達1209萬噸,這些泥沙主要淤積在「五河」入湖口及湖灘草洲,使得鄱陽湖湖面縮小、湖容下降,嚴重影響其調洪功能及濕地生態;而湖區800萬人口,由於產業結構單一,「靠湖吃湖」、無序利用濕地與漁業資源的傳統習慣一時難以改變,使得濕地生態環境遭破壞。

 據悉,鄱陽湖區共有13370多艘專業漁船,5萬多名沒有田地的專業漁業人口。江西省漁政部門介紹,由於近年來漁業資源恢復緩慢,漁民缺乏必要技能培訓,轉業門路狹窄,收入連創新低,2005年收入不足1998年收入的一半,今年鄱陽湖罕見的乾旱低水位將導致漁民生產生活更為困難。

 與沿海漁民不同的是,內陸漁民沒有向遠洋進一步發展漁業捕撈的可能。為此不少漁業專家和生態環保專家認為,無論是保護湖泊生態,還是適應漁民長遠的生產發展要求,內陸地區政府都應積極幫助漁民轉產轉業,實施「退船還湖」。

1湖12縣分管 政協直斥弊端多

 中國的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為世界人均水資源佔有量的1/4,水資源短缺已成為制約中國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因素。2008年10月,全國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務副主席周鐵農率全國政協委員視察團赴江西,就「鄱陽湖水資源保護和開發利用」進行視察。

需從國家戰略層面審視

 他們在視察中驚訝地發現,江西省僅有《鄱陽湖國家級生態功能保護區建設規劃大綱》。鄱陽湖的調蓄功能、生態功能怎麼樣,湖區到底有多少資源可供利用,不僅江西省不清楚,國家有關部門掌握的也並不全面。有政協委員認為,鄱陽湖的功能定位是個核心問題,應從國家戰略層面去審視。

 全國政協的調查證實,被譽為中國「一盆清水」的鄱陽湖,水質已呈中營養,湖水自淨能力降低,導致湖水水質惡化,加快影響了環湖12個縣(市)的生產生活用水。鄱陽湖保護還面臨著入湖污染物增加、血吸蟲危害、泥沙淤積、洪澇災害、水土流失等新老問題,使鄱陽湖的保護和利用成為一道複雜的難題。

 周鐵農等進一步指出,目前涉及鄱陽湖的管理部門有七八個,3個地市12個縣級行政區分割管理鄱陽湖湖面5000多平方公里的區域。各自為政,也就各自都不管,這種情況亟待改善。

工業快速發展 污水處理滯後

 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和城市的擴大、人口的增加,被稱為中國「最後一湖清水」的鄱陽湖,點源污染和面源污染都在劇增。

 據江西省環境監測中心站調查,「八五」期間,鄱陽湖湖區水質達到國家地方標準二類水質,「九五」期間水質監測結果,全湖平均只有64.2%的斷面為Ⅱ類水質,30.5%的斷面為Ⅲ類水質,5.3%的斷面為輕度污染類水。「十五」期間,水質基本在Ⅳ類—劣Ⅴ類之間。2005年開始鄱陽湖正緩慢地向富營養化發展。人們注意到,一方面江西連續7年工業以兩位數的速度快速發展,而城鎮污水處理廠建設卻速度緩慢,2007年底江西的城市污水處理率仍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污染五大原因

 原江西省環保局局長許蘇卉分析,造成鄱陽湖污染的主要原因有五:一是工業污水排放量增大,「九五」期間比「八五」增加11%,「十五」又比「九五」增加了28.6%,僅2006年,全省廢水排放量達13.47億噸,比上年增長9.2%,其中工業廢水排放6.39億噸。二是生活污水處理率低,2006年全省城鎮生活污水排放量為7.08億噸,處理率僅為18%。三是農業面源污染嚴重,全省農藥、化肥施用量「八五」期間年均增3%,「九五」期間年平均增長7.5%。農藥化肥經地表徑流沖刷,相當一部分流入河湖水體中,形成污染。四是畜禽養殖有機污染發展迅速,規模化養殖場已經成為重點污染源。五是經濟利益驅動,每天從鄱陽湖與長江處過境的採砂大小船隻在3000搜左右。採砂船丟棄的垃圾、生活污水、排放的污油四處橫流。

天然調蓄器 四大不可替代

巨大的淡水資源涵養地

 鄱陽湖不僅是長江水量補給源,且是水資源短缺的中國的戰略水源地,對國家的生態環境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巨大的洪水天然調蓄器

 每年汛期,鄱陽湖充分發揮了調蓄流域內五大河流洪水的功能,大大減緩長江中、下游洪水的壓力,是江西省生態系統乃至長江流域的天然調蓄器。

豐富的生物多樣化

 鄱陽湖濕地生態系統,是中國乃至國際上一個生物多樣性十分豐富的區域,有茂盛的非地帶性濕生和水生植被,面積高達2700多平方公里。

水體中生物種類多

 種類繁多、數量巨大的魚類、底棲動物、水生昆蟲及珍稀水生動物生活在鄱陽湖中。

水質小常識

 富營養化:天然水體中由於過量營養物質(主要是指氮、磷等)的排入,引起各種水生生物、植物異常繁殖和生長,這種現象稱作水體富營養化。這些過量營養物質主要來自於農田施肥、農業廢棄物、城市生活污水和某些工業廢水。

 水質劃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地面水域依據使用目的和保護目標將其劃分為五類:

一,主要適用於源頭水、國家自然保護區。二,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一級保護區、珍貴魚類保護區、魚蝦產卵場等。三,主要適用於集中式生活飲用水水源地二級保護區、一般魚類保護區及游泳區。四,主要適用於一般工業用水區及人體非直接接觸的娛樂用水區。五,主要適用於農業用水區及一般景觀要求水域。

相關新聞
元旦小壽星 發奮誓脫貧 (2009-01-03) (圖)
鄱陽湖的述說之二鄱陽之痛25萬人生存受威脅 (2009-01-03) (圖)
在國家改革開放中 香港的地位和貢獻 (2009-01-02) (圖)
鄱陽湖的述說之一鄱陽之美 (2009-01-02) (圖)
廈門對台前線60載 烽煙散盡還「富」來 (2009-01-0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新聞專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