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1月11日 星期日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遊.藝.園:薩奇畫廊再起革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1-1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倫敦薩奇畫廊

文、攝:何藹恩

——金融海嘯下的倫敦藝術(下)

 自從05年由倫敦之眼旁的國家大廈(Country Hall)搬出,倫敦著名的薩奇畫廊隨即宣佈將遷入崔思區(Chelsea),把佔地七萬平方公尺的約克公爵總部大樓(Duke of York's HQ)改為私人畫廊。畫廊重開的日子一改再改,在公眾眼睛中缺席近三年多,終於趕在2008年秋季藝術博覽會舉行前開張,展出《再起革命—中國當代藝術》(Revolution Again-Contemporary Chinese Arts)。

 單看新展覽的名字,不得不佩服本身是廣告奇才,身兼收藏家和畫廊業者的查理.薩奇(Charles Saatchi)對用字和形象的觸覺。提起中國,西方人免不了聯想起毛澤東和紅色革命,替展覽改這樣的一個名字確實是吸引媒體興趣的花招。這次展出的作品反映薩奇畫廊一貫的口味:直接、有點怪異、略帶血腥暴力、具挑釁性,不禁令藝術愛好者想起同樣由薩奇捧紅、九十年代在國際藝壇名噪一時的「年輕英倫藝術家」(Young British Artists),只是此時換了來自中國的藝術家。

 薩奇畫廊一貫善用廣告手法,利用大眾媒體如電視、報紙、互聯網等替藝術家包裝和集體行銷,加上擁有雄厚的資金和大量的藝術品,查理.薩奇從不掩飾他本身操縱藝術市場的能力和企圖。正因如此,儘管有著巨大的影響力,薩奇在藝術圈內還是聲名狼藉。曾有藝評家將薩奇比喻作荷里活電影《華爾街》中的金融大亨哥頓基高(Gordon Gekko)的化身,指兩人同樣地貪婪、留戀權力和金錢。

 而藝術家們談起薩奇,總是咬牙切齒、又愛又恨。他愛到未成名藝術家的工作室或畢業展中,以相對低廉的價錢大量購入作品。除了造就年輕藝術家們展出的機會外,還讓他們有足夠的金錢繼續創作。只是當這些藝術家在藝壇漸露頭角時,薩奇便會將他們的作品全數拋售賺取差價獲利。這樣無疑會令藝術品在市場上價值大幅下跌,過去便有不少藝術家為此在藝壇沉寂下來。

 這種近乎純商業性質的操作,對畫廊業界原有的生態造成頗大的衝擊。薩奇跟其他畫廊業者最大不同的地方,是將藝術家視作投資工具。他不願意花費太長的時間去培育藝術家,寧可動用畫廊旗下強大的公關機器全力推銷,要是那些作品不幸在藝術市場上反應欠佳,藝術家便不會獲得第二次機會。其次是薩奇很少會將藝術品作長期珍藏,每當藝術品市場的價格上升時,便會把收藏脫手賺取利潤,絕少理會對同行造成的影響。

 雖然曾是藝壇潮流製造者,近年薩奇購買和展出的藝術品質素參差,仍離不開煽情、挑釁的原素,令人懷疑他對藝術品的敏銳觸覺是否有點失靈。只是過去四年間,薩奇動用大量的資金買下不少當代中國藝術品,他能否將這些藝術家推上國際藝壇,再次左右潮流的趨勢,仍要看藝術圈內人對薩奇畫廊今後展覽的回應了。 ■ 本文作者現為香港藝術學院兼職講師,並從事藝術創作。

相關新聞
米高.哥爾 發現開平 (2009-01-11) (圖)
男聲女高音 約格.華殊堅士基 (2009-01-11) (圖)
遊.藝.園:薩奇畫廊再起革命? (2009-01-11) (圖)
節目推介•港台第四台「十大樂聞齊齊選」 (2009-01-11)
節目推介•香港小交響樂團:孟德爾遜知多少 (2009-01-11)
2009中國巡演 迪華特:呈現港樂最高水平 (2009-01-04) (圖)
尋找 麥顯揚 看得到/看不到的藝術家氣質 (2009-01-04) (圖)
遊•藝•園:生意銳減的當代藝術博覽會 (2009-01-04) (圖)
節目推介:伙炭藝術工作室開放計劃 2009 (2009-01-04)
看舞•析舞•論舞──舞蹈賞析及評論寫作計劃 (2009-01-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