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郭堯鑄夫婦在表演木偶戲。本報特約通訊員繆淑秀 攝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特約通訊員 繆淑秀
牛年春節期間,壽寧縣坑底鄉地洋村宣宣木偶劇團連續6天的演出,使閩東北山城的村民們沉浸在久遠而神秘的年俗氛圍中。在艱難中復出的壽寧木偶戲,一開演便贏得如潮的掌聲。這讓一同堅守舞台的郭堯鑄、葉忠秀夫婦心中不無感慨。
13歲學藝 懂十多種方言
現年46歲的郭堯鑄是壽寧縣坑底鄉地洋村人,13歲便到浙江省泰順縣學習木偶戲,20歲開始提線,並創辦了地洋村宣宣木偶劇團。當時,整個劇團才5名演員,天性聰穎的他,成了劇團唯一的前台演員,一個人充當生、旦、凈、丑多種角色。30多年間,他走遍了福建、浙江、江西的各個城鄉。
由於木偶劇是一種唱腔古老的劇種,兼有越劇、京劇、歐劇等唱腔,對白則主要是地方嬉皮話,所以演員每到一處都得學習當地方言。如今,最讓郭堯鑄自豪的是自己掌握了十多種方言。
旅費花光 乞討回鄉
20多年從藝之路,伴隨著郭堯鑄的多是風霜雪雨。1980年的冬天,他帶著劇團到浙江景寧演木偶劇,演員們挑著沉重的擔子在莽莽蒼蒼的山路間行走,晚上下起了大雪,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無奈中只能在路邊一個廢棄的磚窯裡躲一宿。更讓他難忘的還是1983年的夏天,劇團到江西五都演出,由於經費不夠,又沒人邀請演出,錢很快花光了,接下來的食宿怎麼解決,又如何回到家鄉?在萬般無奈之下,他們選擇了沿途乞討,並賣掉所有能賣出去的衣服、被子、樂器,才籌足路費回鄉。
夫唱婦隨 重振旗鼓
嘗遍酸甜苦辣的郭堯鑄曾想過放棄演戲,另行擇業,但對木偶戲的熱愛讓他最終選擇了堅守。1985年,他與葉忠秀結婚,從此妻子一直跟隨他學習木偶戲,並成為一名優秀的前台演員,真正成了「夫唱婦隨」。劇團也從原先的5名演員,發展到了7名。
近年來,木偶戲陷入了舉步維艱、難以為繼的尷尬境地,郭堯鑄的宣宣木偶劇團在風雨飄搖中成了全縣僅存、相對完整的木偶劇團。
幾年來,郭堯鑄帶領劇團成員創作、整理和改編劇本,撰寫唱段台詞,排演新劇目。目前,該劇團擁有偶人50多個,劇本200多冊,以優美的越劇唱腔、精湛的技藝,開鑼復出,亮相舞台,每年赴外演出時間超過3個月,得到了遠近群眾的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