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沉思中的尼克松。
——中美:從破冰到建交
來華前不久,尼克松的專機剛從「空軍一號」改成「76年精神號」,據說是為了紀念美國建國200周年。尼克松與夫人對中國客人給予了很大的禮遇:「他們帶著我們從頭參觀到尾:最前面是總統套房,裡面有床和衛生間,外面有個大會客室;第二個艙是高級官員乘坐的,有點像頭等艙,可以坐六七個人;再後面是通艙,技術人員會在靠前位置,記者們坐在靠後位置,這樣總統可以隨時發佈消息。」
大名鼎鼎的「空軍一號」並不是想像中那般奢侈,唐龍彬印象最深的是其內部設施的齊全。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中國官員首次登上美國總統專機。而在美國方面,邀請被訪問國官員登上總統專機,也是不多見的。
1972年2月21日11點30分,飛機準時降落在北京天竺機場。三軍儀仗隊的最高規格為151人,而此次歡迎的儀仗隊員是這一規模的兩倍。尼克松後來說,「是我看到過的最出色的一個」。「雖然兩國沒有建交,但我們還是鋪了紅地毯。」唐龍彬說,尼克松為了突出自己走在紅地毯的形象,還特地囑咐同機官員晚一點下飛機。
參觀「空軍一號」
隔絕幾十載所形成的對立、猜忌和懷疑,並不會那麼輕易消失。在順利完成「波羅一號」秘密訪華3個月後,基辛格又有了「波羅二號」行動。那次訪問中,便有一個小插曲。那時候新華社每天都會有一份英文版的新聞公報,公報上每天都有一條毛主席語錄,結果某一天語錄剛好換成了「打倒美帝國主義及其一切走狗」,而這份公報又被釣魚台賓館的服務人員不小心送到基辛格等人的房間裡。
「我是在第一線直接跟美國人打交道,他們知道我是廣東人,於是讓會講廣東話的霍爾德里奇來找我。他用廣東話跟我說:『請你看看這個新聞公報,我希望這是誤會地放到我們房間。』」美國人的態度很認真,他們或許以為中國又在用這種方式暗示某種政治信號。基辛格也直接告訴中國人,不希望在尼克松訪華期間還遭遇類似「羞辱」。
唐龍彬說,總理得知這個匯報後非常重視,「我們下達死命令,所有的報紙雜誌都放在外面的會客室,不允許送到房間」。唐龍彬注意到,基辛格這一次離開時,「又拿《人民日報》,又拿新聞公報,拿了一大堆」,他們大概也想借此更多了解中國的政治文化。沒多久,北京很多地方悄悄換了名字,「反帝醫院」在尼克松參觀時改成了「首都醫院」,「工農兵大街」也恢復了它原來的名字—地安門大街。 (七) ■摘自:《三聯生活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