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金融海嘯肆虐,金融系統東歪西倒,世界經濟秩序正在重整中,新興市場國家乘勢在國際金融事務上爭取更大發言權,當中中國角色突出。近期,國家主席胡錦濤訪問中東,總理溫家寶完成出訪歐洲及副主席習近平出訪拉丁美洲,都可見國家領導人開始活躍於國際政經舞台,旨在為發展中國家爭取更大的發言權。美國財政部最新公佈數據表示,2008年中國增持美債按年升四成六,金額高達6,962億美元;不過除了在製造業與資本市場以外,中國亦開始在環球資源爭奪戰中扮演愈趨積極角色,對未來投資路向投下啟示。
過往中國的經濟發展模式,都是透過出口推動,所賺取的貿易順差轉化成外匯儲備。據《中國經濟信息網》估計,以目前外匯儲備與部分熱錢流入計算,未來十年中國外匯儲備規模將逾4萬億美元,已是相當於現時全球外匯儲備的總額,對國際金融市場將起舉足輕重的影響力。不過以往外匯儲備的管理顯得較為被動,只投資美國國債等低風險與收益的工具,除了投資回報低企以外,現時亦面對美債泡沫可能爆破與美元貶值的隱憂。中國亦開始意識到,需要積極管理外匯儲備,透過外儲購買所需的商品資源、設備與技術,以滿足中國經濟發展需要。筆者預期中央會調整外匯儲備的幣種結構,以及建立實物資源的戰略儲備;特別是後者,將對環球資源行業產生巨大改變,故非常看好未來資源行業前景。
中國適量分散外匯儲備至實物資源,以及鼓勵中國企業走出境外購入天然資源資產,可以穩定國內天然資源供應,減低天然資源價格波動和短缺,亦有助減輕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事實上,中國外匯儲備的形式有著巨大不平衡,據《中國經濟信息網》估計,截止08年3月底,中國的外匯儲備已經相當於15個月的入口額。相反實物儲備規模以石油而論,卻連國際公認標準的10%都不到,因此趕快改變中國外儲的形態,對中國經濟發展至為重要。
中國爭取海外實物資源
中國國土資源部於一月初發表《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08至2015年》,指國內資源戰略儲備不足,中國將推進建立石油、特殊煤種與稀有煤種等礦產資源儲備,以增加對突發事件與抵禦國際經濟周期轉變的能力。另外綜合內地財經傳媒報道,中國正擬由外匯儲備成立一個支持收購海外石油資產的基金,亦會向收購海外石油資產的石油企業提供優息貸款,估計這有助國內石油企業趁國際油價低潮時提高石油生產與儲備,以應付下次油價高企周期。
最近環球礦業巨擘力拓集團已與中國鋁業達成注資協議,中鋁將購入力拓可換股債券以及部分鐵礦、銅與鋁資產,是中國企業歷來最大宗海外併購,落實收購將令中鋁成為真正全球多元化金屬與礦業公司,而且在行業低潮時進行交易,更有利長遠利益。另外中國與俄羅斯亦簽署能源協議,中方將向俄國石油企業貸款250億美元,換取長達20年的長期原油供應。現時澳洲傳媒亦傳出,中投公司及英美資源集團正談判收購澳洲第三大鐵礦生產商Fortescue,報道並稱中投公司上周派專員赴該公司位於西澳柏斯的總部實地考察;可見未來中資收購環球資源企業行動將陸續有來。
中國積極爭取海外實物資源,為的是保障自身的經濟發展,相信其他新興市場以至成熟經濟體系亦會效法跟隨,環球資源爭奪戰揭開序幕。以天然資源豐厚的金磚四國新興市場為例,相信其長遠經濟發展將受到支持,較早時高盛發表的報告指,金磚四國的內需市場將展現抗跌力,甚至可以「拯救」全球經濟免陷於衰退,原因之一就是資源出口將增加國內收入,形成國內內需市場之成長,近期見到新興市場有較強反彈跡象,深滬股市年初至今已反彈約三成,巴西股市亦躍升近一成一,相比仍反覆尋底的歐美日股市,表現更勝一籌,資源行業似是海嘯下的奇葩,值得大家注意的行業類別。 ■柏斯理財集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