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2月2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詩幻留形•東岸之詩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2-28]     我要評論

陳智德

 與台灣友人談起香港的書店,以及近日《活在書堆下》的出版,都使我一再憶起十分懷念的東岸書店,一家與詩結緣的書店,創辦者及股東,葉柏操、梁志華、陳敬泉等都是詩人,他們都是九六年間組成的「我們詩社」的成員。書店開辦後,請來的店員,包括廖偉棠、袁兆昌、徐焯賢、可洛、智海等,也是詩人和畫家。書店一角設有擺放中外詩集的專架,後來書店因租金等故,兩度搬遷,詩的專架始終維持。

 但擺放詩集與否還不是最重要,一家書店最重要的始終是人,東岸的主事者和店員,一個一個都是赤誠的人。從一九九八至二零零二,東岸辦了多次大大小小的詩會,有過很多熱鬧愉快的時光;但在營業的平日,有時也難掩寂寞的面容,就因為它始終不肯販賣大眾暢銷書嗎?無論它如何受到詩人、作家、學者和教師的支持,無論它辦了多少次詩會,售出多少詩集、小說和文集,只因為它不肯販賣暢銷書——原來真的這樣簡單地,就難以經營下去。

 離別、結束、失敗,都是傷感的,尤其它還是關乎公共文化層面的問題,但在此又何必多談?不如盡量記述些愉快的片段?東岸的詩會、一個一個的朋友,書架上的書,還有那些部分據知是書店主事者從內地書店,以手提方式運回來的書本:一整套的《現代》、《疆村叢書》、《沈從文別集》、《世界詩庫》……在書店碰面的朋友,在書店讀到的詩,話語間的交流和等待,一切都那麼愉快,那麼哀傷。

相關新聞
別矣 牛頭角下h 牛叔牛嬸聚首訴離情 (圖)
《感人肺腑大盆菜》 (圖)
《時令鹹蛋蒸格餅》 (圖)
銘成號 (圖)
興記茶餐廳 (圖)
後記:清拆前變身「博物館」 (圖)
「牛下開飯—徙置生活九大簋」展覽
梁潤湛 重塑舊區老舖風味 (圖)
《平價館》 (圖)
歷史與空間•沒有圍牆的博物館 (圖)
古典瞬間•納蘭容若與謝娘
文化觀察•張愛玲遺作《小團圓》爭議出場 (圖)
當閱讀漸成歷史 (圖)
文訊•對談會:魔幻城市 圖文對話
「問問黃毅力」互動會––最想問黃毅力的100個問題
「從文化研究的角度看創意經濟」講座
座談會:「鄉土.都市.文學」
新自由主義之後的左翼觀察
百家廊•獸首之痛,痛定思痛 (圖)
杜亦有道•只有半桶水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