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本報訊】(記者 覃卓嘉)教資會在教育學院正名報告上,質疑該校的研究實力未達「大學」水平。為進一步提升整體學術實力,教院正計劃制定一套教授學術評量體制,監察各教學人員的研究成果。該校教務會早前已通過相關體制的初步方案,已將世界各主要學術期刊分等級,及設定對各級教學人員的基本評估規定,方案將要求每位教員每年至少提交一篇發表於世界權威期刊上的論文,等級越高的教授,校方對其提交的「成績單」,即提交論文的質素及數量要求亦越高。
教院教育及心理測量學講座教授王文中(見圖)昨日在與傳媒茶敘時表示,教院參照澳洲的大學評估系統,已用半年時間諮詢全校教員,對全球主要學術期刊由A至D(由高至低)作等級分類。他指,未來每位教員每年至少需在各期刊上發表一篇論文,「依照教員的等級分類,『高級』教員提交的論文數就會相對增加,如教授級每年需提交1.5或2篇論文,而對論文刊登的期刊級別亦會相對提高,如由D級上升至C級」。
教授等級越高 論文質量越高
王文中坦言,學院總會有一至兩成的「落後教員」,考慮到部分教員未必能達到每年提交一篇論文的最低要求,教院將來亦會為他們提供輔導支援,提升其研究能力。他又指,教院未來會進一步商討新體制的「獎懲制度」,相信新制度可推動各學者積極進行學術研究,利於提升學院的整體研究實力。
在研究發展方面,去年加盟教院的王文中與其新團隊,正就「電腦化適應測驗模式」作新研發,相關模式可用於大型考試測試,主要利用電腦,根據考生答題反應估算其能力,再對試題作調整;模式可實現用較少考題,但達到同樣精確的測試結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