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鄭寶鴻依電車路線講解昔日中西區舊貌。
公共藝術既與社區有關,中西區歷史悠久,又怎能略之不理?而超過百年歷史的電車,於1904年通車,乘搭電車途經該區時,自然令人想起昔日的光景,要想知道電車與中西區的關連,請教資深收藏及歷史研究專家鄭寶鴻就肯定沒錯。他早前為「劃.界」公共藝術計劃,領團走訪石塘咀至遮打花園,沿途講解中西區舊貌。令人唏噓的是,很多昔日舊景已不復見。
據鄭寶鴻表示,石塘咀的塘西風月始於1903年,政府飭令水坑口一帶的妓寨遷往石塘咀,而低級妓女多聚居在海旁的「石騎樓」。全盛時期大小妓寨約50間,酒樓約20間。現在的華明中心就是以前的太平戲院,以往該處娛樂飲食事業繁盛,光顧的大多是本地人。而洋人則於中環擺花街附近尋花問柳。鄭寶鴻指1840年代多洋妓寨,當時鴇婆登廣告說有上好「蜜糖」(取自「Honey」稱謂)出售,想買「蜜糖」便要送一束花,所以街上較多花店。附近的三角碼頭(現永樂西街)已被清拆,而信德中心以往是碼頭,填海後出現了「平民夜總會」大笪地,至1980年代結束,到後來變成現時看到的信德中心。變化不大的是海味街,海味舖仍舊林立。
中環的變化更大,昔日的銅像廣場已不復見,現時干諾道、德輔道都是填海而來,又如現在環球大廈的位置是以往的郵政總局,香港公園則是昔日的美利兵房,歷山大廈更經過兩次重建,當中經歷的種種變遷,超出我們的想像,未必人人知曉。
對香港歷史有興趣的人,鄭寶鴻鼓勵他們嘗試著手研究,正如他當初喜歡研究本地歷史掌故,由尋找自己身處年代的資料開始,繼而追尋更早的歷史資料,從中發掘出無限趣味,他更笑言從事相關資料搜集的人不多,不妨一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