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王大慶
近日閱覽報紙,一連兩條有關電視劇的報道引起了我的關注。一條刊載在人民日報上的報道說,廣電總局下發《關於2008年12月全國拍攝製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通知》,指出近期上報備案的情感類、諜戰類劇目佔有很大比例,其中部分劇目存在嚴重的質量問題。希望各製作機構和廣播影視管理部門端正創作思想,把主要精力放在提高電視劇的思想藝術質量上,杜絕不良創作傾向。另一條新華日報的報道說的是由上海文廣傳媒集團主辦的「2008年度中國電視劇排行榜」2月18日揭曉,共4部電視劇上榜。而含金量最高的獎項「國產電視劇品質大獎」卻告空缺。想想近年來所收看的電視劇,實在是令人堪憂。
硬性注水 又臭又長
現在的電視劇動輒就是幾十集,20集以內的都很少,以前那種上、中、下三集的精短電視劇更是絕跡。如果說劇情複雜,有看點、有懸念,多拍幾集也無妨,然而大多電視劇故事情節都十分簡單,更沒有多大看點,幾集就能把問題交代清楚,硬是被導演注入過多的水份,如兩個人的對白,明明幾分鐘就可以搞定,卻硬要拉成一集;這還不夠,還要將男主人公喝酒解悶,女主人公傷心掉淚再拉一集;有的甚至還覺得不過癮,將男女主人公的朋友拉進來陪喝酒陪掉淚又拉了一集。
真是無聊透頂,觀眾早就心煩意亂,可導演還沾沾自喜,自以為是。還有些電視劇雖然有一些故事情節,有一些看點,但也完全可以在20集內拍完。可實際情況是能拉就拉,不能拉也創造條件拉,常用手法是故意設置一些與現實不符的矛盾,圍繞矛盾擴鏡頭,這個矛盾解決了那個矛盾又來了,這哪裡在拍電視劇,不是到了調解委員會了嗎?文章貴在精短,電視劇也一樣,並不等於能拍幾十集電視劇的導演就比拍幾集電視劇的導演水平高,注水的電視劇只能導致觀眾換頻道。
胡編亂造 一窩跟風
SMG總裁黎瑞剛認為,中國電視劇產量穩居世界第一,但精品卻不多。這個評價我覺得是中肯的。現實是大多影視製作公司都是個體小作坊,沒有工業流水線,只要能拉到贊助就能拍電視劇,其劇本情節基本都是先產生概念,然後根據概念編故事,不正視現實,不進行調查研究,坐在家裡想當然,一味跟風現象嚴重。看到哪部/類電視劇收視率高,就跟隨其後仿造。《金婚》熱播後,引發了情感電視劇熱潮,什麼三角戀、邊緣戀、多角戀、老少戀、病態戀等電視劇鋪天蓋地,有些創作內容與傳統道德相悖,有些劇情熱衷於激情場面,還有的一看就是做假,以至造成價值導向混亂,讓人們無所適從。還有些諜戰劇也是如此,看到一部諜戰劇吊起了觀眾胃口,N部諜戰劇馬上就充塞了各省、市電視頻道,你演抗戰時的對日諜戰,他演解放戰爭時的對76號諜戰,我演解放初期的對特諜戰,反正都是美女、猛男,加一些血腥和驚險動作,要麼再搞一點愛情戲。都成了老套路了。也有迎合時代需要的農民劇,最有代表性的是趙本山拍的《馬大帥》、《劉老根》、《鄉村愛情》三部曲,這也導致了以後的跟風,如《聖水湖畔》、《清凌凌的水藍瑩瑩的天》等。能把眼光投向建設新農村,難能可貴。但縱觀以趙本山為代表所拍的農民劇也有一個明顯的偏差,這就是最終的落腳點無不是放在「農民富裕」這層意思上,先講種種難處,摻合一些搞笑情節,然後便大功告成,幸福比蜜甜。現實中的農村果真如此嗎?!這種單純從商業價值考慮的喜劇式農村題材作品,可以逗觀眾一樂,可以贏來廣告效益,卻沒有震撼力和生命力,更不能引起人們深層次的思考,只能如曇花一現罷了。電視劇除了要具備娛樂功能外,還要有思想性,這種思想性不是硬邦邦的說教,而是要用藝術形式喚起人們的理性思考,有助於解決現實問題,這也是廣大觀眾所期待的。
演技拙劣 千人一面
欣賞國外一些電視劇,雖然有些情節也不怎樣,但總體感覺就是真實,演員表演得非常自然到位,一點兒也看不出在鏡頭前演戲的成份。而再看看我國的一些電視劇,其演員就像在演話劇,做作呆板。如《血色迷霧》中柳雲龍扮演的上海大偵探文康,既沒有過人的武藝,又沒有超人的推理,幾次莫名其妙深入虎口,卻並未捉得虎子,在與日本商人、警察局副局長等反派對話中,缺少機智,吞吞吐吐,就喜歡拿幾句格言搬來搬去。而那句「有一道門是永遠不能打開的,那就是人心」從頭到尾,重複來重複去,簡直是祥林嫂的翻版。事後連柳雲龍自己也承認「表演太刻意反而造成了反效果」。再比如大名鼎鼎的蔣雯麗,看過她在《牽手》、《刮痧》等電視劇中的表演後,一定以為她在其他電視劇中也有上佳表現,然觀眾看了她在《黑冰》中的表演後,連呼大跌眼鏡。在《黑冰》裡她扮演打入毒販集團內部的臥底警官很不到位,特別是與扮演郭小鵬的王志文的幾場對手戲,簡直是讓人啼笑皆非。她表情僵硬,台詞乏味,幾次被郭小鵬懷疑甚至識破時,辯來辯去都是一句話:「你既不信任我又不尊重我。」然後就以撤投資回香港為要挾;而私下與財務主管、計算機專家的接觸,那種急不可耐想獲悉核心秘密的樣子,真讓人難以相信這是一個久經考驗的高級警察所為。演員特別是一些名演員為何在一些電視劇中反差這麼大,你只要多較幾個頻道,就不難理解了。不少電視劇雖然題名不同,但主要演員面孔都一樣。熱衷於找大牌演員,找流行的演員是導演的通癖。殊不知,這些演員要演這麼多的電視劇,有的還要趕拍電影,哪有時間和精力去追求表演藝術的提高。也有的導演圖省錢找一些電影學校的學生甚至家中親友演,其演技就更不敢恭維了。
當然當前電視劇存在的問題還不止這些,如戲說歷史,製作模式化,兒童劇、工廠劇缺乏等等,限於篇幅關係就不再贅述了。
電視劇的品質差,有諸多原因,最主要原因應是唯收視率造成的。有些低俗的電視劇由於有市場,好賣,因而就跟風拍。而一些有品位的電視劇在賣片時受到冷遇,這就壓制了影視人追求精品的熱情。這和現在出書是一樣的道理。人心浮躁,唯利是上。值得我們深思的是,對於市場不能只是一味迎合,更重要的是需要我們引導它。產品市場如此,電視劇市場也是一樣道理。一味迎合低俗的電視劇,不僅無助於提高電視劇的品質,更不利於提升全民族的審美水平和文明素養。我們期待廣大的電視劇人都能以責任心和民族感出發,多拍高質量有品位的電視劇,多買多播一些精品劇,以促進電視劇提品質上水平,讓國人能產生向上的精神感召力,使電視劇事業又好又快地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