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彭清華在人大香港代表團討論會議上發言。
——彭清華在全國人大香港代表團討論時的發言
【本報兩會報道組北京6日電】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副主任彭清華,今日在出席第十一屆全國人大第二次會議香港代表團討論會議時,發表題為「抓住《綱要》契機 深化粵港合作」的發言,指出溫家寶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突出了堅定信心、應對挑戰的鮮明主題,充分體現了執政為民的理念,提出的目標、任務和舉措,積極、客觀、實在,是一個提振信心、鼓舞鬥志的報告,是一個凝聚共識、務實進取的報告。《報告》提出,全力支持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繁榮穩定,特別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內地與港澳的合作等等,為港澳兩地的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發言全文如下:
《報告》提出全力支持港澳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
溫總理的《報告》突出了堅定信心、應對挑戰的鮮明主題,充分體現了執政為民的理念,提出的目標、任務和舉措,積極、客觀、實在,是一個提振信心、鼓舞鬥志的報告,是一個凝聚共識、務實進取的報告。與一些國家政要在危機面前愁眉緊鎖的神情相比,溫總理的報告使我們感受到的是中國政府和人民的樂觀與自信。
《報告》對港澳部分的闡述與過去相比更豐富、更具體,充分體現了中央對香港的高度關注和堅定支持。《報告》提出,全力支持香港、澳門兩個特別行政區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繁榮穩定。特別強調要進一步加強內地與港澳的合作,鞏固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加快推進與港澳地區貨物貿易的人民幣結算試點;不斷拓展粵港澳三地合作的深度和廣度;加快推動港珠澳大橋、港深機場鐵路、廣深港高速鐵路等基礎設施建設;擴大內地服務業對港澳的開放,等等。這些舉措為兩地的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為香港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
粵港澳合作在國家全局中有深遠戰略意義
改革開放30年來,粵港合作成就輝煌,可以說是國際上區域經濟合作的典範。香港為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帶去了大量的資金、技術、管理、人才和海外市場,為這一地區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香港也在這一過程中實現了向服務業的成功轉型,為經濟向更高層次邁進打開了空間,成功地發展成國際金融中心、貿易中心和航運中心。兩地合作實現了雙贏,創造了共同發展的奇蹟,使粵港澳地區成為當今世界最具發展活力和投資吸引力的地區之一,對我國的體制改革、對外開放、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推動作用。
30年來,粵港合作本身也在探索中不斷發展和完善。合作重點由以製造業為主轉變為製造業與服務業相結合,合作領域以經貿為主拓展為經貿、跨境基建、口岸、旅遊、科技、文化、教育、環保等多領域全方位的合作。特別是去年底,國家發改委發布了《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為深化新形勢下的粵港合作提供了重要契機,標誌著兩地合作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具有標誌性意義。《綱要》第一次從國家發展戰略層面對珠三角與港澳地區的共同發展和繁榮作了系統研究和整體規劃,提出了「共同打造亞太地區最具活力和國際競爭力的城市群」、「形成粵港澳三地分工合作、優勢互補、全球最具核心競爭力的大都市圈之一」的宏偉構想,進一步明確了珠三角的發展定位,凸顯了粵港澳合作在國家全局中舉足輕重的地位。這不僅有重要的現實意義,而且有深遠的戰略意義。
一是有利於粵港兩地有效應對當前的國際金融危機。隨著金融危機不斷蔓延及其對實體經濟的影響日益加深,粵港兩地經濟和民生都受到較大影響。在這樣的大背景下,《綱要》的出台,對粵港兩地共同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衝擊和挑戰有重要的激勵和支撐作用,受到香港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和普遍歡迎。《綱要》提出要推動重大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實現重大基礎設施對接,在金融、貿易、航運、物流、科技等領域加強產業合作。這些措施兼顧當前,著眼長遠,有利於兩地提振經濟,調整結構,創造就業,共渡難關。
二是有利於粵港兩地全面提升綜合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包括港澳在內的大珠三角地區,擁有「一國兩制」條件下獨特的國際化優勢和內地廣闊的市場腹地。《綱要》進一步明確了珠三角發展高端產業,建設世界先進製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基地的發展方向,還提出深化粵港澳科技合作,建立聯合創新區,規劃建設深港創新圈,加強穗港產學研合作等設想。隨著這些目標和措施的逐步落實,必將極大地提升這一區域的產業層次和國際競爭力。
三是有利於粵港兩地更好地服務於國家發展戰略。《綱要》的實施不僅關係到港澳和珠三角地區的發展,而且關係到國家的整體發展和長遠利益,關係到國家現代化建設目標的實現。30年來,珠三角地區充分利用毗鄰港澳的特殊優勢和有利條件,發揮了改革開放排頭兵的作用。通過深化粵港澳合作所探索形成的新型區域發展道路,將在國家現代化建設進程中繼續發揮示範作用。
要完善和落實粵港合作建議做到「四個並重」
應該說,粵港合作的框架和目標已經基本確定,下一步就是要加以完善和落實。在這個過程中,我建議注意做到「四個並重」。
一是經濟發展與制度創新並重。在金融危機影響不斷加深的情況下,抵禦危機、振興經濟是當前的頭等大事。珠三角地區的港資企業可以充分利用好中央和粵港兩地的支持政策,積極拓展內地市場,延伸產業鏈條,逐步實現轉型升級。廣東特別是珠三角地區是香港服務業的重要市場,兩地可以在共建金融、貿易、航運、旅遊中心等領域尋求更大的突破,為提升區域競爭力和長遠發展注入新的活力。制度創新關係長遠,珠三角地區要積極利用好中央賦予的「先行先試」的權利,積極構建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的平台,把「一國兩制」的優勢發揮好,把「先行先試」的優勢發揮好。實踐證明,只要充分發揮兩地的積極性和創造力,兩地在社會制度、法律制度、關稅制度等方面的差異不僅不會成為實現區域合作和經濟融合的障礙,反而會在「一國兩制」的政治框架下,實現優勢互補,發揮出世界上其他任何地區都無法比擬的特殊優勢。
二是推動經濟轉型與創造優質生活並重。大都市圈要有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體系。在傳統的製造業「前店後廠」發展模式受到挑戰的情況下,兩地要逐步探索建立新的合作模式,提升產業合作的層級。《綱要》將珠三角地區定位為探索科學發展模式試驗區,強調在經濟發展的同時要更加注重生活富裕、生態良好。這不僅順應了兩地居民對保護資源環境、創造優質生活的呼聲,而且關係區域整體吸引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為深化兩地合作賦予了新的內涵。近年來,兩地圍繞教育、醫療、環保、社會保障等方面廣泛開展合作,近期又提出了共建綠色大珠三角地區優質生活圈、打造珠三角「一小時生活圈」等富有遠見的構想。通過共同的努力,相信一定能把大珠三角地區建設成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環境優良、生活安適、社會和諧的美好家園。
三是合理分工與緊密協作並重。放眼世界上主要的都市圈,其多樣化、綜合性的強大功能,都不是單個城市功能的簡單疊加,而是來自於區域內產業合理布局、城鎮各具特色且互為補充的錯位發展格局。《綱要》突出強調了粵港澳三地合理分工、優勢互補、錯位發展,這對共同打造大都市圈、全面提升區域經濟的運行效率和競爭力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粵港兩地可以在港口、機場、會展等領域加強資源整合,不斷創新合作方式,充分發揮各自優勢,在分工合作上尋求更大的突破,共同打造珠三角區域協調發展、可持續發展的世界級品牌。
四是市場主導與政府引導並重。兩地合作是一個龐大的系統工程,市場力量將始終發揮主導作用。隨著兩地合作的不斷深化,政府引導作用也越來越重要。這次全球金融危機也再次顯現了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兩地應盡快建立健全落實《綱要》的實體性的聯繫協調機制,及時協調解決兩地合作中的重大問題,著手開展區域規劃的編制工作,加強在跨境基礎設施建設、城鎮體系發展、重大產業布局、生態環境保護等領域的統籌協調。要以提升區域國際競爭力為目標,加強軟硬件建設,有效整合各種資源,積極為要素流動便利化創造更好的條件,為大珠三角地區的發展提供一流的營商環境。《綱要》雖好,終究是一紙藍圖,要把它變成現實是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有大量艱苦細緻的工作要做。時不我待,任重道遠。 (小題為本報編輯所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