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十一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6日舉行記者會,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主任張平、財政部部長謝旭人、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就應對國際金融危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答記者問。 路透社
【本報兩會報道組北京6日電】國家發改委主任張平6日在記者會上公佈,4萬億元投資大體由7方面構成。與此前公佈的資訊相比,投資結構進行了比較大的調整,削減基礎設施投資,增加了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投資以及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方面的投入。對於3萬億元地方配套資金,張平提出通過地方發債、政策性貸款及發行企業債3管道來解決。
專家分析指出,與2008年11月27日張平在國新辦記者會公佈的4萬億投資方案相比,新公布的4萬億元的投向和資金分配有明顯變化。其中,基礎設施投資削減最多,比重由45%降至37.5%;節能減排和生態工程投資也明顯減少,由8.75%降至5.25%;結構調整和技術改造投資則從4%提高到9.25%;民生工程和社會事業方面投資也分別從7%、1%增加至10%、3.75%。
張平表示,目前的投資結構與去年的初步方案不同,這一調整是在聽取專家、地方和部門以及社會輿論等方方面面的意見後做出的。
3管道籌地方資金
張平還指出,4萬億元投資專案都是按照「十一五」規劃及其它中長期規劃選定的,其中中央承擔的1.18萬億元投資,在具體年度的安排中,要經過全國人大的審議批准。未來在實施過程中,可能因為形勢變化發生一些變化,比如調整對一些領域的投入。
對於近3億元配套資金,張平提出從3管道籌措:一是中央財政代地方財政發行2,000億債券,作為地方配套資金;二是發放一部分政策性貸款;三是增加發行企業債券,解決配套資金不足問題。
已發千三億企業債
張平透露,作為特殊情況下的特殊政策,國家發改委、財政部、人民銀行和銀監會已商量制定了具體辦法,發放一些期限比較長、利率比較低的政策性貸款,作為項目資本金。
至於企業債,從去年第四季度至今,已發行45隻企業債券,籌措資金1,300多億元,還有50多家企業提出發債申請,規模接近1,000億。另外,對於一些營利性工程,如鐵路、企業技術改造等,政府動員企業、社會和民間投資積極介入。
張平強調,中央已成立24個檢查組長駐地方,對中央負責,保證4萬億投資安全、合理、有效,避免重複建設和「兩高一資」,也避免資金被截留挪用。「從現在檢查情況看,4萬億元投資實施情況是好的,沒有發現大的問題。」
張平表示,4萬億元投資不會搞重複建設。這次擴大投資一定不去搞一般的加工工業,不去搞重複建設;政府將把重點鎖定在民生、「三農」,搞好基礎設施建設,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做好節能減排工作;同時,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