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理順體制,創新機制,各級黨政領導層層負責,齊抓共管。
首先是加強領導,明確責任。一切工作都必須服從和服務於洱海水污染綜合防治,將洱海保護治理工作納入年度幹部考核中。其次,理順體制。為了便於洱海的管理和治理,把大理州洱海管理局調整為大理市屬市管,將整個洱海由大理市統一負責管理。再次,堅持原則,完善工作責任制,千方百計地控制污染源。最重要、最關鍵的是各級領導幹部親歷親為,從州委書記、州長,市委書記、市長做起,每周都必須巡湖,發現問題及時處理。
(二)有效控制內源污染,抓牢洱海湖濱帶恢復建設。
從內源治理開始,加快推進洱海湖濱帶的恢復。先後採取了「三取消」、「三退三還」等一系列重大措施,一次性取消了洱海湖區所有的機動挖砂船、機動捕魚船和網箱養魚,完成了洱海範圍內1萬多畝灘地上的退房、退田、退魚塘,還湖、還林、還濕地工作。
在此基礎上,從2003年開始全面實施湖濱帶生態恢復建設工程,清除了覆蓋在湖底的水生植物殘體和腐殖層,對工程區範圍內原有地形及廢棄魚塘進行全面改造和生態建設。有效地控制了洱海的內源污染,保持了生態系統的完整性。
(三)有效控制點源污染,抓牢整治污染物超標排放。
從點源治理入手,加快推進污染物超標排放的整治。為確保洱海流域工業污染源達標排放,加大了對洱海流域污染企業的治理淘汰力度,先後關閉了雲南人造纖維板廠、大理造紙廠、大理市化工廠等一批污染嚴重、治理無望的企業。搬遷了大理市中莊如意造紙廠、大理下關製藥廠等企業。敦促大理市洱濱紙廠等一大批企業新建污染治理設施並實現達標排放。全面整治了大理石加工企業的污水排放。切實做到了流域內新建項目與環保設施的「三同時」(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驗收),督促環保不達標的企業全面整改,從而有效杜絕新的污染源。
(四)有效控制面源污染,抓牢農村生產生活污染治理。
加快推進農村生產生活污染的控制,首先抓住面源治理。在洱海流域各鄉鎮全面推廣控氮、減磷、增施有機肥技術和「三改一池」建設。2006年,在大理、洱源兩縣市,洱海流域鄉鎮4年累計推廣控氮、減磷、增施有機肥、示範推廣昂立素和土壤磷素活化劑161.1萬畝,推廣土壤磷素活化劑30.6萬畝,在蔬菜生產重點鄉鎮推廣施用生石灰調酸改良土壤示範5.2萬畝。在大理市、洱源縣完成生態家園「三改一池」建設7984口,建獨立沼氣池3.6萬戶。從2001年開始,在洱海流域全面禁止使用含磷洗滌用品,洱源縣從2005年1月1日正式啟動「禁白」活動,大理市從2006年10月1日起,開始禁止一次性發泡塑料餐具和有毒有害不易降解塑料製品。從2003年開始,切實加強了入湖河道垃圾管理和農村垃圾的收集清運;聘請350名河道管理員、灘地管理員,以及900多名農村垃圾收集員,加強污染源控制工作;沿湖建成了9座鄉鎮垃圾中轉站,建成了專門服務於流域農村鄉鎮垃圾處理的洱源縣軍馬場垃圾處理場。配備垃圾清運車71輛,建成垃圾收集池706個,形成了村組垃圾先進收集池,再進垃圾中轉站後統一運送垃圾處理場的收集、運輸、處理網絡。建成農村衛生公廁50座、農村生態衛生旱廁500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