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世雄.
上星期三晚應盧偉力教授的邀約,到香港電台第一台《講東講西》節目談唐滌生的作品和藝術,同座的還有紅伶阮兆輝和香港演藝學院戲劇系導師鄧樹榮。阮兆輝曾演出唐滌生的劇作無數次,而鄧樹榮則剛在第六屆「華文戲劇節」執導「劇場版帝女花」,話盒打開後,自然珠璣紛陳,我只須應聲便可。不過節目的尾聲,聽到一位男聽眾批評余麗珍的樣子不美、聲線欠佳,不明白她為何會走紅。當時輝哥和我同聲問那位男聽眾是否只看過粵劇電影中的余麗珍呢?他答是的。
余麗珍是五、六十年代著名的花旦,在南洋出生長大,自幼投身粵劇界,十六歲成名。她先後向新加坡名旦貂蟬月、曾玉嬋、馬少英和著名丑生飛天英學習技藝和排場。戲行中的叔父輩認為余麗珍雖然身段扮相不夠理想,但唱做藝術特佳,尤其是武打技藝尤為卓越,能夠踩蹻表演《劉金定斬四門》、《夜送京娘》等劇。她也擅長演命途多舛的不幸女性的形象,扮演其夫編撰的《花街慈母》、《趙五娘》、《三月杜鵑魂》等劇,也深受觀眾讚賞。
《山東紮腳穆桂英》顯功架
我在去年底無意中發現由她和任劍輝、靚次伯、半日安、譚蘭卿等紅伶合演的粵劇電影《山東紮腳穆桂英》的影碟,連忙購下回家欣賞,由於這齣電影的拍法「特殊」,充分表現出余麗珍的「氈子功」和「把子功」十分了得,唱也乾淨利落。雖然我也像那位男聽眾一樣,從沒有看過余麗珍的舞台演出,但以她在粵劇電影《山東紮腳穆桂英》的表演的功架來說,舞台演出必然更加精彩。我經常反對把粵劇電影當作舞台表演,因為粵劇作為表現型的舞台藝術,電影作為再現型的鐘頭藝術,兩者有本質上的區別。戲曲舞台上的表演,通常都是大特寫,舞台上的哭或是笑都需要通過誇張的表現方式才能傳遞給觀眾,而電影或是電視劇不同,在鏡頭面前,表演要更細膩,各種情感的表達要求更生活化。這種生活化的表演方式大大削弱戲曲演員的舞台動作的「造型美」以及劇場空間使聽眾和演員之間產生的層次感和焦距移動。當然,舞台紀錄片又作別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