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余忠為希望畫作能為正參評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三坊七巷「加分」。 本報特約通訊員包華 攝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 蘇榕蓉
「正陽門外琉璃廠,衣錦坊前南後街。」清末舉人王國瑞借京城正陽門繁華景象比擬的,正是有著「明清古建築博物館」之譽的福州三坊七巷老街。百餘年來眾多文人墨客賦詩作畫描繪其中景觀。
記者日前看到福州當地畫家余忠為繪製的百米水墨畫《三坊七巷》,滿卷水墨可謂囊括了坊巷中的萬般風雅。
20多年積累千幅素材
20多年來,余忠為畫了上千幅坊巷的風景畫,成為日後創作百米長卷的素材。他告訴記者,18歲時從老家寧德霞浦來福州學畫,就住在三坊中的光祿坊。這裡坊巷縱橫、石板鋪地,高大的馬鞍牆、圍牆內的深宅大院給他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記得當時在古金斗橋寫生時的情景,古老滄桑的坊巷宅院激發起我的創作慾望。」
從3年前開始,余忠為著手從這一千多幅畫中進行甄選,繪製成這幅長約120米、高1米的長卷。記者看到,整幅長卷共由72幅畫組成,每2幅畫之間又以一幅有關坊巷故事的書法作品互相銜接,從各個角度、用多種技法畫出了三坊七巷的老宅、古榕、小河,水鄉特有的怡然情態躍然紙上。由於積累的素材豐富,畫上還能找到許多已經消失的老商舖、老行當。
自創畫筆效果奇特
為了畫出坊間老宅、城牆斑駁磚牆的效果,余忠為嘗試使用各種排筆,但效果都不盡人意。他便嘗試用自製的木板筆,這種沒有筆毛的奇特畫筆尤其能強化畫面的肌理效果,令人嘖嘖稱奇。
目前,余忠為正在為長卷做最後的裝裱,他打算5月時專門為這幅百米長卷辦一次「個展」。「我相信我的作品能勾起許多人對三坊七巷的回憶。」
勾起閩人古街回憶
佔地40公頃的三坊七巷基本保留了唐宋遺留下來的巷坊格局和大量明清時期古建築。這裡曾經走出了林則徐、嚴復、冰心、沈葆楨等大批在近代中國有重要影響力的人物。日前,三坊七巷入圍中國歷史文化名街的評選活動,余忠為希望自己的畫作能使更多的人關注三坊七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