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3月3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副刊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影音館:《禮儀師之奏鳴曲》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3-31]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文:大 秀

– What would 久石讓 do?

 大提琴,突然變得很人氣。先是王家衛16年後再造《東邪西毒–終極版》找來馬友友助陣,再來,當然是近日也相當有人氣的《禮儀師之奏鳴曲》,裡頭本木雅弘先後拉著兩個不同尺碼的大提琴,前者是隨波逐流,後者略略帶點自我的頓悟……觀眾先是在電影裡被慢慢滲出的弦樂包圍著,然後再細細咀嚼這張原聲大碟,人又不期然地想:唔,看來久石讓真的很厲害!他的音樂能活化戲劇性,又一定是cream on the top、icing on the cake那樣的錦上添花!

 唔,那麼厲害還要拿來寫嗎?若要挑剔,我會說,是有某些樂曲的編曲味精過重,太多coloring,沒有用盡其中樂器本身可以帶出的豐郁感─特別是大提琴啊!例如,主題旋律〈送行者〉的三個不同版本on record 、memory及ending,就以「ending」那個版本最為過火;比較之下,夾在中間的「memory」一段是三段中最完整最感動的;相對於「on record」的甜味及沉實 ,「marching」的格局明顯來作開端當然是配合「出字幕」的最佳手法,而這點點巧妙能給予觀眾一種正面又再踏上旅途的感覺。但是,在主樂器大提琴以外,其他樂器的編排及配合略嫌過重,有些「趕時間」的感覺,結尾前又突然冷卻下來(一般電影配樂到這裡是響起另一首歌或主題曲的),跟「on record」的突兀結束不相伯仲。

 既然專輯並沒有主力以這個主題旋律來「變奏」出不同樂章,為何不以首尾呼應的方式來運用這個主旋律呢?

 大提琴,可以說是「中坑」的投射。音色圓渾有力,每每像中年人的人生經驗流溢,時而激盪時而如泣如訴,那種沉澱有時並非筆墨能形容。當然,演奏者一拉之下有幾emotional也是重要一環。我在想,假如這個獨奏由王健來負責的話就肯定更加有感染力─因為這位自小習琴的演奏家,他正好像大悟(本木角色的名字)一樣,從小拉到大,見證過一大段的人生。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讓泉鏡花來教你寫小說 (圖)
古典瞬間:當林黛玉不流淚的時候
人文世相:乾隆談詩
亦有可聞:楚令尹子囊之死
豆棚閒話:關於孔子的黑色幽默
百家廊:融合今古,匯通南北 (圖)
琴台客聚:幽默李白
翠袖乾坤:檀香皂
一家之言:座頭鯨與熱鹿
生活語絲:「可樂」入口的故事
思旋天地:勞動節
海闊天空:美國婦女首次當家
台片官方補助經驗談 (圖)
聲光對談:翁子光、陳健康與《明媚時光》 (圖)
影音館:《禮儀師之奏鳴曲》 (圖)
孩子視力差 成績先「受損」
登廣告賣老婆 英男玩謝嘮叨妻
日皇慶金婚 特選101對夫妻當嘉賓
全球最大鬱金香展覽 荷蘭開幕
動物家品 添生氣增情趣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副刊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