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一年一度的台交會成為兩岸機電產業合作最佳平台。本報記者米南 攝
台交會今揭幕 機電明星雲集
【本報海峽西岸新聞中心記者武毅田廈門7日電】一年一度兩岸機電業界最大規模、最具影響力的「海峽兩岸機械電子商品交易會暨廈門對台進出口商品交易會」(下稱「台交會」)8日在廈門盛大揭幕。
據悉,今年台交會的規模為歷屆之最,超過2000個攤位,展覽面積逾6萬平方米,台灣企業直接參展更多達200多家,其中大都是高科技企業,顯示金融危機影響下,台灣業界拚搶大陸市場的決心。
機電是兩岸之間最大宗的貿易商品。據商務部最新統計,今年1月份的兩岸貿易額為50.3億美元,其中大陸對台出口11.2億美元,自台進口39億美元,分別比上年減少55.5%、43.9%和58%。這是30年來兩岸貿易額的首次大幅下滑,幾乎最直接反映了金融危機對兩岸實體經濟重創的程度。
台交會主辦單位之一、台灣區電機電子工業同業公會理事長焦佑鈞表示,受到金融海嘯的嚴重衝擊,台灣機電產品出口歐美大受打擊。中國內需市場為全球最看好的商機市場之一,而廈門亦是台灣優良精品進入大陸市場最便捷的管道。台交會對兩岸業者有著實質的商機,未來應該借由台交會把台灣質優產品提供給包括中國大陸等亞太新興市場消費。
光電業最具優勢 引台龍頭入駐
記者注意到,台灣企業為了擴大大陸市場份額,近年來加速在海峽西岸的產業佈局,其中高新技術及信息產業逐漸成為台灣產業轉移的顯著特點,這與廈門進行產業升級,著重發展現代製造業的目標不謀而合。3月下旬,廈門市長劉賜貴率團訪台,成功推介廈門市謀求與台灣業界對接的十大產業,並促成了台灣冠捷集團、宸鴻科技在廈門火炬高新技術開發區設立研發中心等項目。
據統計,高新技術企業產值現時已達到廈門全市工業總產值的58.6%。其中光電產業最為突出,去年該行業總產值就達400億元人民幣,比上年增長了65%,佔廈門高新技術產業總值的23.39%以及電子信息產業總值的38%,已經成為此間新興產業中最重要的增長點。
作為廈門市的三大支柱產業之一,電子產業已基本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鏈,不僅有戴爾、聯想等產值超億元的大型企業支撐,同時還吸引了友達光電、宸鴻科技、安台創新、華映光電、鴻海科技、冠捷集團等數十家知名台資光電龍頭進駐,產品涵蓋了光電顯示、光照明、光電元件、光通訊、太陽能光伏等各個領域,產業群聚效應顯著。因此,廈門光電產業在與傳統產業銜接、返銷台灣及出口第三地等方面都具有一定優勢。
料成兩岸科技合作基地
廈門近期提出了針對台灣新一輪產業發展對接規劃中,特別強調產業科技的合作。記者近日從有關部門獲悉,除引進技術含量高的台資企業之外,廈門正在整合廈台高新技術行業資源,爭取成為國家「對台科技合作與交流基地」。
專家指出,台灣高科技企業現時向「兩端在內」轉型後與大陸依存度進一步提高,更期望兩岸科技產業能夠透過共同研發、提高科技含量的方式增加產品附加值,才能共同聯手開拓全球市場,這也就意味著兩岸產業合作需要統一產品技術標準、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
廈門在吸引高科技台資項目時都十分注重與科技創新結合,不但建成了大陸目前唯一面向台灣科技創業者的孵化基地「台灣科技企業育成中心」,為台灣高素質人才和台灣中小科技型企業提供創業平台,還聯合台北電腦同業工會共同組建「廈門-台北科技產業聯盟」。目前,台灣23個縣市中近一半的電腦同業公會加入了該聯盟,涵蓋了台灣集成電路、光電、生物新醫藥、環保節能、資訊、軟件、通信等行業5000家以上企業,為兩岸科技產業對接拓寬了渠道。
據透露,廈門今年不僅將與台灣工研院、資策會、拓撲產業研究所、玉山協會及相關院校和創投等科技促進機構合作開展創業調研、人才培訓、技術研發等活動,還將促進台灣「中國生產力中心」等機構在廈設立辦事處,便於兩岸科技企業提升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