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4月9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教育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文山戲夢:重視個人與精神價值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4-09]     我要評論

——《棋王》開風氣之先

羅菁

 面對金融海嘯,越來越多人要押後退休計劃,或做非自己所長所好的行業,於是開始迫問自己:人生該為生活?還是為興趣而活?

 阿城的《棋王》,給了答案:沒有衝突。這篇小說,發表於文革結束之初,探討究竟吃重要?還是下棋的精神文明重要?書中最體會這兩者之間的尖銳衝突的,不是愛好思想的知青,而是文盲兼妓女──王一生的母親。她清楚兒子下棋的天份實非池中之物,但她更意識下棋只是個「玩意兒」,吃不飽。到死前一刻,她給了個兒子一個次序:「等你掙了錢,養活家了,愛怎麼下就怎麼下,隨你。」換言之,生活與生存之間,他媽媽選擇了先生活,後生存。

 而且,面對個體與群體之間的衝突,她提出了個人要先成全家人,之後再自由發展不遲。這次序的根據,明顯緣自儒家的倫理道德。論者多以篇中融合道家與禪宗思想,而津津樂道。不錯,王一生這位棋王的確得到高人的家傳棋譜,把有勢無套,有為而又過盛的棋技,提升為以套含勢,無為無不為的棋道。不過,即或如此,那仍限於個人修養,於家於國無甚裨益。連這位高人也後悔自己當初「為棋不為生」,慨嘆沒學過甚麼謀生本領。因此過分為了生活,就會埋沒生趣,兩者平衡,最能和衷共濟。

 棋王的母親去世之前,遺給兒子無字棋。那是用檢回來的牙刷,打磨的一副棋子,因她不識字,故無字。母親更著他要完成初中學業,並養大妹妹,然後再去發展棋藝。王一生受感於偉大的母愛,先養大了妹妹,盡了人倫,再開始了他跟天下人學下棋之旅。憑著他過人的才分,他一人獨戰九大高手。在此,阿城拔高個體,並致以崇高的敬禮:

 王一生孤身一人坐在大屋子中央,瞪眼看著我們,雙手支在膝上,鐵鑄一個細樹樁,似無所見,似無所聞。高高的一盞電燈,暗暗地照在他臉上,眼睛深陷進去,黑黑的似俯視大千世界,茫茫宇宙。那生命像聚在一頭亂髮中,久久不散,又慢慢彌漫開來,灼得人臉熱。……眼前卻是一個瘦小黑魂,靜靜地坐著……

 群眾運動的火紅年代剛過,「瘦小的黑魂」,以沉默安靜的力量出現,俯視著大千世界,個人成宇宙,遺世而獨立,不必仰群眾鼻息,因此不容小覷。

物質與精神 不必對立

 個人雖孤獨但不孤立,因為他除了在母愛,也在友情張開的重重網緣中定位。下棋大戰中,作者寫王一生母親柔弱的手,一張張折書頁,為兒子討生計,默默支持。此外,「腳卵」為他爭取參賽資格,「我」為他守護無字棋,畫家為他張羅吃飯與住宿。正如吃與棋──物質與精神,不必對立;個體與群體,也不必對立。曾幾何時,為人熟悉的群眾批鬥運動,此時轉化為千雙眼睛「供」著棋王大戰的嘉年華會。

 最後,棋王連勝八人,連冠軍老者也出面求和,棋王久戰之後,幾乎回不過神來,嗚嗚地說:「媽,兒今天……媽──」少年出英雄,回歸的仍是母親,落實的仍是孝愛。母親授命予他的先後次序,使他和家人在意志上的對立,在精神與物質的張力中,都得到和諧的安放。

 本篇寫於風風火火的群眾運動之後,提出以道家與禪宗的棋道,完成個人的修為;以儒家思想,建立人倫關係,雖云尋根,但如此重視個人與精神的價值,已開了當年風氣之先。

相關新聞
時人時事:打假波疑雲 廉署或介入 (圖)
ICAC might probe into suspicious match-fixing (圖)
風花歲月:審美平均化 世界漸成美的荒原
文山戲夢:重視個人與精神價值
英語世界:G20 Summit & the Present Perfect Tense
星空故事:太陽系有多大? (圖)
丁衍庸藝術 The Art of Ding Yanyong (圖)
一句話國學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教育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