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基舜
武松做了張都監的「親隨梯己人」,住進都監府。張都監視為親信,早晚不停招呼武松入後堂予以酒食。
今常見有人講「四合院」,多是人云亦云。
一間四合院,共有三「進」。招呼接待普通朋友,乃第一「進」的前廳;若身份較高,關係較密切者,則在第二「進」(後廳款待)。第三「進」俗稱後堂,得進出後堂重地,屬登堂入室,獲主人於此接待,除達官貴人外,只有親信才在後堂傾談飲食,地位之隆,不言而喻。
張都監任由武松「穿旁入戶」,今之所謂「登堂入室」,更叫裁縫替他裡裡外外添做新衣,待若自己人,哄得武二滿心高興,追隨張都監,如影相隨,連施恩也疏遠了。
世態炎涼,正所謂窮在路邊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孟州的人看見張都監待武松如「親隨梯己人」,舉凡有事求於張都監,便透過武松轉達請求,武二無形中成了「說客」。張都監亦畀足面,凡是武松代求之事,來者不拒。如此一來,武松成了眾人心目中的「活菩薩」、「扶手棍」。俗語云:朝廷不使餓兵,凡求助者,莫不厚謝武松,武二亦不客氣,欣然受落。武松代人向張都監求事,從而受「禮」之況,似曾相識。
二次大戰時,英印聯軍在緬甸戰場,遭日軍困在仁安羌無法突圍,在行將全軍覆滅之際,幸得孫立人將軍率領中國遠征軍解圍。和平後,當年仁安羌戰役英軍將領菲士庭將軍,獲英廷派港,任駐港三軍司令。
六十年代,有一男子林彥章,自稱中國軍隊將軍,往找菲士庭,出示穿著國軍戎裝照片,自稱當年參與仁安羌戰役,有份拯救菲士庭。在外國人眼中,每個唐人相貌也差不多,何況當時兵荒馬亂,事隔多年亦印象模糊。林彥章重述當年之事,講得似模似樣,遂令菲士庭深信不疑,視林彥章為救命恩人,合照留念。
自此,林彥章開設寫字樓,把與菲士庭的合照,曬放成巨型照片,掛在寫字樓當眼地方,顯示與三軍司令關係密切,專理「奇難雜症」。凡有事相求,他便轉求菲士庭,莫不「水」到事成,財源廣進。
話說回武松本是一條光棍,如今得以陸陸續續收了不少財帛,便買了個柳籐箱子,把這些「禮」都鎖在柳籐箱內,放在床底。為何放床底,不放在床頭、床尾?中國人這收藏貴重財物在床底的習慣,行之已久。
古時,一般人家睡的是木板床,用兩張橋凳承起板床。舉凡貴重財物,也收藏在床底,以防夜盜入屋爆竊。
理由是若有鼠輩摸入屋,當伸手入床底盜竊時,多會弄出聲響,戶主便會醒覺。(一二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