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09年5月6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日本的公共設施


http://paper.wenweipo.com   [2009-05-06]     我要評論
放大圖片

日本的健身設施充足,不少長者會到社區中心練健身操。資料圖片

趙 堅

 日本社會在追求生活便利方面,似乎費足了功夫。據日本消防廳2005年的統計,不算中央政府所管轄的,光日本各級地方政府管理的公共設施,如公立學校、保育所、兒童館等教育設施,公民館、體育館、圖書館、博物館、老人中心等社會設施,全國各地有44萬5800餘所。加上中央政府經管的部分,一億兩千七百餘萬日本總人口中,估計每250人左右就擁有一間公共設施,這是相當龐大的數字,應該可列世界前茅。就我居住地的附近而言,有區公民館、區市民中心、區體育館、婦女會支部、圖書館、町休憩之家等公共設施,各司其職,向具有各類需要的居民提供活動的場所和設施。我住的公寓弄堂口對面,有一座公民館,一個壘球場,邊上又是一座小型公園,經常可以看見學生以及社會人團體在球場練球,也有年輕母親攜兒帶女在公園嬉戲。

 日本從明治維新開始,立志改善國民的體質,作為強國運動的基礎部分,開始注重普及體育設施,使體育館成為每所學校的基本構成。如今無論是在喧囂的都市,還是在偏遠的鄉村,只要是所公立學校,就一定會有一座體育館,沒有游泳池的學校體育館,也隨處可見。日本從14世紀到19世紀下半葉,男子的平均身高都在157厘米,四百餘年幾乎沒有變化,而從明治維新以來一個半世紀,卻達到170.7厘米(1993年統計),增幅超過14厘米,增長率幾乎和高頭大馬的北歐斯堪的納維亞人一樣。究其原因,除了食物結構改變之外,最大的恐怕是體育運動的普及了,而體育運動的普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公共體育設施的普及。

 順便一提,根據2000年中國國家體育總局和國家教委聯合發佈的「國民體質監測報告」,中國成人男性的平均身高為169.7厘米。另據江蘇高郵一處6000年前古墓群遺址的發掘報告,其中近300具男性遺骨的平均身高推斷接近170厘米。兩相比較,國人的身高在六千年裡幾乎沒有變化。如果說「小日本」是指其國土狹小的話,那麼明治以來日本的國土結構並沒有多少變化,比起疆土遼闊的中國來,依然還是「小日本(國)」。但是如果是指其身高的話,我們晚清的中國男人要比日本男人平均高過十公分,確實也可以卑稱其為「小日本(人)」,但是現在日本成年男性的平均身高已經超過中國成年男性一公分,這一變化讓人沮喪,卻不得不給他們摘掉「小」的帽子了。

 重視體育和強身,是日本明治以來一貫的國策,我自己作為親歷者,也印象深刻。我女兒在小學三年級時隨我們從多倫多遷來日本,從本地的小學四年級一直讀完初中,待了七年。她在七年裡先後參加學校以及地區的籃球隊和排球隊,隔天訓練,還不時參加各類比賽。結果她的身高突飛猛進,一直長到170厘米,遠遠超過她母親,差不多能和我比肩了。毫無疑問,這大部分都是運動的結果。

 再說我自己,六七年以來,我從名古屋搬到築波,又從築波遷徙來大阪,地理上經歷了日本三大都市圈,唯一不變的是始終都在使用居住地附近的體育設施。我現在執教的大學邊上,正好是一座公民體育中心,兩年前抵此以來,只要不離開城市,我差不多每天都去體育中心的游泳池鍛煉。買一張月票才4900日圓,相當於五頓午餐的價格。每天游泳的結果使我處於良好的精神狀態,也較少頭痛腦熱,需要跑去醫院就診。

 大概日本的體育設施較為普及,在游泳池很少見到年輕人,而大部分的利用客是上了年輩的老人。日本的公共設施一般對65歲以上的年齡層實施不收費或者收半費的制度,所以特多老年使用者。就說我每天去的游泳池吧,在兩邊專門劃出兩條泳道,一條用於「水中步行」,另一條用於「水中體操」,參加者清一色是老人,大部分是七十歲以上的,詢及年齡,八十以上的也不乏其人。老人們像接龍似的,熱鬧的時候一個扶持著一個的肩膀在水中行走,場面感人。有一次見到一條報道,稱日本幾乎所有這一類公共設施都屬於赤字經營,需要各級政府的預算或者「助成金」維持,收費只能沖抵開支的一小部分。日本是個富裕社會,何以不讓這些設施自負盈虧呢?我對此百思不得其解,因此詢問過一些專家。有一次一位研究政府運作的學者告訴我,日本的主事者普遍認為,公共設施赤字經營是當然之理,去游泳池健身的老人越多,去醫院就診的老人就越少,因此在公共設施支出的款項,就可以從醫療國民保險支出中回收。我這才恍然大悟,原來這是一條良性之鏈,「楚人失弓,楚人得之,又何求也!」

 最後說一個笑話:日本的老人喜歡去醫院和診所,因為老人的診療收費較低,很多老人在醫院候診室相聚,交流各類健康和健身信息,因此不少老人把醫療機構也當作交際場所。我以前在名古屋一所大學的一位老師曾經告訴我,老人某甲天天都去一家醫院和其他老人聚首,某日老人某甲沒有露臉,老人某乙很關切地詢問有誰知道原由,某甲的街坊老人某丙就朗聲說道:「老人某甲病了」。真的病了,就躺在家裡,去不得醫院了。(作者為大阪常磐會學園大學教授)

相關新聞
百家廊•日本的公共設施 (2009-05-06) (圖)
生活語絲•美食豪華團 (2009-05-06)
思旋天地•念佛驅疫 (2009-05-06)
娛視觀•亞視新聞 不容有失 (2009-05-06)
琴台客聚•從「詩魔」到「書魔」 (2009-05-06)
翠袖乾坤•衛詩被捕:好! (2009-05-06)
路地觀察•婚姻分享有用嗎? (2009-05-06)
百家廊•人畜共病:人類不能承受之「疫」 (2009-05-05) (圖)
杜亦有道•沙士憶舊 (2009-05-05)
思旋天地•小心為上 (2009-05-05)
海闊天空•醫護背景菲人搶手 (2009-05-05)
琴台客聚•「五四」運動九十年了 (2009-05-05)
翠袖乾坤•逆境發大財 (2009-05-05)
一家之言•無名有實的醫藥港 (2009-05-05)
百家廊•語言應用的規範化和多元化 (2009-05-04) (圖)
生活語絲•潮汕三市景觀 (2009-05-04)
思旋天地•科技興國 (2009-05-04)
一網打盡•車廠最終章 (2009-05-04)
琴台客聚•漢字橫書、從簡歸正 (2009-05-04)
翠袖乾坤•錯用科技 送了親情 (2009-05-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